病请描述:颠覆传统!当放疗遇上甲状腺癌:这些知识你必须知道——来自费健主任的贴心科普指南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多年,我既拿手术刀,也做微创消融,还特别爱和大家聊健康科普。今天,咱们就来谈谈一个“低调却重要”的话题——放疗在癌症治疗中的角色,尤其是甲状腺癌患者最关心的那些事儿。 一、放疗:癌症治疗的“隐形狙击手” 提到癌症治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手术切除”或“化疗输液”。但你知道吗?放疗就像一位精准的狙击手,用高能射线悄悄摧毁癌细胞。它的原理很简单:用X射线、质子束等穿透人体,破坏癌细胞的DNA,让它们无法分裂增殖,最终“自我了断”。 放疗的三大优势: 精准打击:现代技术(如质子治疗)能锁定肿瘤,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副作用更可控:相比化疗的全身反应,放疗的副作用多集中在治疗部位。 适应症广:从根治早期肿瘤到缓解晚期症状,放疗都能派上用场。 最近,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还颠覆了传统认知:某些乳腺癌患者通过精准放疗,甚至能免去手术!这让我们看到,放疗的潜力远超想象。 二、甲状腺癌:放疗用不用?关键看这几点! 甲状腺癌被称为“懒癌”,多数患者通过手术和放射性碘(RAI)治疗就能搞定。但总有人问:“我需要做放疗吗?”答案藏在以下场景里: 必须考虑放疗的4种情况(划重点!): 肿瘤“赖着不走”:手术切不干净,比如侵犯气管、喉返神经,或淋巴结广泛转移。 未分化癌:这类恶性程度极高,放疗能辅助控制病情。 复发转移:局部复发且无法再手术,或RAI治疗无效时,放疗能“补刀”。 髓样癌术后:若无法根治,放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注意!甲状腺癌对放疗不一定敏感,所以医生会综合评估,绝不会让你“白挨辐射”。 三、放疗流程:团队协作的“精密工程” 放疗不是医生一个人的战斗,而需要物理师、剂量师、护士等团队协作。流程大致分四步: 定靶区:用CT/MRI精准定位肿瘤范围,标记皮肤。 做计划:计算剂量和照射角度,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 分次照:通常每天1次,每周5天,持续4-7周。 勤复查:治疗中每周随访,结束后定期检查疗效。 为什么放疗要“做五休二”? 给正常组织“喘口气”,修复损伤。 让更多癌细胞进入对射线敏感的时期,提高杀伤效率。 机器和医生也需要休息维护,保证治疗精准度。 四、放疗副作用:别慌!这些方法能应对 放疗难免有副作用,但提前了解就能从容应对: 皮肤反应:发红、脱皮?保持清洁干燥,别抓挠,穿纯棉衣物。 喉咙不适:吞咽疼痛?吃温软食物,避开辛辣刺激。 疲劳乏力:多休息,适当补充营养,身体修复需要能量! 小贴士:治疗期间保护好体表标记线,洗澡别用沐浴露搓揉,外出记得打伞防晒哦! 五、未来已来:放疗技术正在颠覆传统 从乳腺癌的“无手术”突破,到质子治疗大幅减少副作用,放疗技术正飞速发展。未来,更多患者可能通过精准放疗实现“少挨刀、少受苦”的目标。 但记住,医学没有“万能药”。无论是手术、放疗还是RAI治疗,个性化方案才是战胜癌症的关键。 费健主任的暖心总结: 甲状腺癌放疗≠病情严重,它是特定情况下的“神助攻”。 治疗前多沟通,明确目的和风险,信任医生团队。 放疗期间做好自我护理,副作用大多可防可控。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定期体检、早诊早治永远是最优解。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治疗选择,别犹豫,点击我的主页预约咨询,咱们一起找到最适合的方案! 推荐理由:本文融合国际前沿研究与临床实践经验,用最易懂的语言解答疑惑,助你科学抗癌,少走弯路。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JAMA Oncology》《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手册——甲状腺癌》等) 作者介绍: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深耕甲状腺疾病诊疗30年,擅长手术与微创消融,全网粉丝超100万,致力于让医学知识“接地气”。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荣誉,线上解答超10万次咨询,被患者称为“最懂你的医生朋友”。
费健 2025-05-07阅读量19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远处转移,射频消融术能帮上忙吗?——费健主任为您揭秘文/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朋友们好!我是费健,一名从事甲状腺疾病诊疗30多年的外科医生。这些年,我既拿手术刀,也用微创技术,还喜欢在线上和大家分享健康知识。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小众但重要”的话题——甲状腺癌的远处转移,以及一种“精准打击”肿瘤的新技术:射频消融术(RFA)。 一、甲状腺癌远处转移:别怕,但需重视! 甲状腺癌被称为“最温柔的癌症”,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少数的患者会出现远处转移(比如肺、骨、脑等),这时治疗难度会大幅增加。 关键知识点: 远处转移≠绝症:通过规范治疗,许多患者仍能长期生存。 症状困扰大:转移灶可能引起疼痛、压迫神经或器官,甚至影响外观。 治疗挑战多:传统方法如放疗、化疗可能效果有限,且副作用明显。 二、射频消融术(RFA):如何“精准打击”转移灶? 射频消融术听起来像“黑科技”,其实原理很简单——用一根细针穿刺到肿瘤位置,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量,直接“烧死”癌细胞。 它的优势很突出:✅ 微创:伤口只有针眼大小,组织损伤小。✅ 快速缓解症状:研究显示,约61%的患者疼痛或肿块压迫感明显减轻。✅ 安全性高:严重并发症极少,术后恢复快。 但局限性也要看清:❌ 无法根治:RFA主要缓解症状,不能阻止肿瘤全身扩散。❌ 效果因人而异:肿瘤太大(超过5厘米)或位置特殊时,可能无法完全消融。 三、最新研究说了什么? 最近韩国学者在《骨骼放射学》发表了一项研究(DOI:10.1007/s00256-025-04871-z),分析了12名甲状腺癌远处转移患者接受RFA的结果: 症状改善:61%的患者疼痛或不适减轻,生活质量提升。 肿瘤变化:约半数肿瘤缩小,平均缩小43%,但长期随访中,66%的患者肿瘤仍会进展。 安全性:仅少数人术中感到轻微疼痛,无严重副作用。 费健主任划重点: RFA适合“救急”,比如缓解骨转移导致的剧痛,或消除压迫气管的肿块。 想长期控制病情,还需结合放疗、靶向药等全身治疗。 四、哪些人适合射频消融? 根据临床经验和研究,RFA的适用人群包括:🔹 症状明显的转移灶:如疼痛、压迫感、影响外观。🔹 碘难治性肿瘤:对放射性碘治疗不敏感的病灶。🔹 无法手术者:因身体条件或肿瘤位置无法开刀的患者。 特别注意: 术前需通过超声或CT精准评估肿瘤位置和大小。 术后定期复查,监测肿瘤是否复发或进展。 五、作为患者,该怎么做? 别焦虑:远处转移≠无药可救,现代医学有很多手段帮您“带瘤生存”。 找对医生:选择经验丰富的多学科团队,制定个性化方案。 理性看待新技术:RFA不是“万能钥匙”,但可能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推荐理由 作为一名医生,我始终相信:医学的进步是为了让患者活得更好。RFA这类微创技术,正是用最小创伤换取最大舒适度的典范。虽然它不能治愈癌症,但能为许多患者争取时间、减轻痛苦,这才是医学的温度。 我是费健,关注我,一起守护甲状腺健康!(本文数据来源:《Skeletal Radiology》2025年1月刊;作者临床经验总结) 互动小问卷 你是否了解甲状腺癌的远处转移症状? 面对微创技术,你更关注疗效还是安全性?欢迎留言讨论,我会挑选典型问题详细解答哦!
费健 2025-05-07阅读量31
病请描述:2020年4月14号晚上8:30,罗鹏飞教授完成了当天的第八台介入手术,从一楼介入手术室回到三楼的办公室,准备换衣服下班吃晚饭。可是他的办公室还有几位患者和家属在等着。我刚好在现场,亲眼目睹一位肺癌患者得知治愈的喜讯的激动一幕,患者口罩上面露出的眼神,由之前的忧心忡忡,瞬间变得神采奕奕。我想,治愈肺癌这件事,对罗教授而言,也许是他职业生涯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对于患者林女士而言,遇到罗教授,却是她百分百的幸运与活的希望。我有幸巧遇这一幕,马上用手机录像照相记录下来,并简单了解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❶ 宣布肺癌治愈的那一刻,她激动像个孩子!▲ 患者:“真的,我的肺癌真的治愈了吗?是真的吗?”“真的,我的肺癌真的治愈了吗?是真的吗?”林女士激动的一直在反问罗鹏飞教授,似乎是自己听错了。39岁的林女士热泪盈眶,激动的像个孩子,一会双手合掌,一会喃喃地说:“太不容易了,煎熬了这么多年,终于治好了,罗教授,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看到患者这么开心,罗教授也为她感到高兴,罗教授笑着说:“是你运气不错!从检查报告看来,肺癌已经没有了活性,临床上是已经治愈了的。”罗鹏飞教授从事肿瘤介入已经40多年了,他认为癌症并不是那么可怕,只要有个性化、精准化的合理治疗方案,加上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医患合力就可以有较理想的效果。他表扬这位林女士积极求医,“比较听话”,能配合治疗。 ❷精准治疗,两个月消灭顽瘤!林女士是2020年3月9号慕名找到罗鹏飞教授的。追溯在2017年12月,林女士因为气喘在一家三甲医院就诊,行支气管镜气管占位消融+冷冻术,病理是气管腺样囊性癌,术后进行了放化疗,苦不堪言;这两年多来,肿瘤很顽固,一直活跃在林女士的体内,林女士精神压力很大,长期睡眠欠佳。罗鹏飞教授介绍:“林女士这几年来肿瘤虽然切掉了,但是在左侧的肺门和右侧的胸膜下有转移的病灶,活性比较高。上个月,我给她做了微波热消融,在CT的导向下,用微波针进去,烧掉肿瘤,等过几天身体有所恢复,我考虑到右边胸膜下肿块比较小,这个胸膜部位比较敏感疼痛,我决定直接用放射性粒子给她植入,从这个派特CT可以看到,两个病灶已经消失,病灶活性已经得到了抑制,目前已经治愈,但还需要定期复查。”▲林女士身体里的病灶活性已得到了抑制,目前已治愈 ❸肺癌高居榜首,合理治疗很关键!据报道,2019年10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Oncology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症负担报告,分析了全球195个国家29大类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寿命损失年(YLLs)、伤残损失生命年(YLDs)、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因病损失的健康寿命年)等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2450万,癌症死亡病例960万。而全球发病率肺癌排名第二,致死率肺癌排名第一。而在国内的癌症发病率和致死率排名第一的都是肺癌。罗鹏飞教授认为:肺癌的分型和治疗越来越细,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接诊医生具备肿瘤专业的综合能力尤其重要,因为具备综合能力的医生,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肺癌治疗才能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这样患者才不会走弯路,不会白白浪费宝贵的治疗时间,也节省了治疗费用。
王健 2025-05-06阅读量26
病请描述:2020年4月14号晚上8:30,罗鹏飞教授完成了当天的第八台介入手术,从一楼介入手术室回到三楼的办公室,准备换衣服下班吃晚饭。可是他的办公室还有几位患者和家属在等着。我刚好在现场,亲眼目睹一位肺癌患者得知治愈的喜讯的激动一幕,患者口罩上面露出的眼神,由之前的忧心忡忡,瞬间变得神采奕奕。我想,治愈肺癌这件事,对罗教授而言,也许是他职业生涯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对于患者林女士而言,遇到罗教授,却是她百分百的幸运与活的希望。我有幸巧遇这一幕,马上用手机录像照相记录下来,并简单了解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❶ 宣布肺癌治愈的那一刻,她激动像个孩子!▲ 患者:“真的,我的肺癌真的治愈了吗?是真的吗?”“真的,我的肺癌真的治愈了吗?是真的吗?”林女士激动的一直在反问罗鹏飞教授,似乎是自己听错了。39岁的林女士热泪盈眶,激动的像个孩子,一会双手合掌,一会喃喃地说:“太不容易了,煎熬了这么多年,终于治好了,罗教授,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看到患者这么开心,罗教授也为她感到高兴,罗教授笑着说:“是你运气不错!从检查报告看来,肺癌已经没有了活性,临床上是已经治愈了的。”罗鹏飞教授从事肿瘤介入已经40多年了,他认为癌症并不是那么可怕,只要有个性化、精准化的合理治疗方案,加上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医患合力就可以有较理想的效果。他表扬这位林女士积极求医,“比较听话”,能配合治疗。 ❷精准治疗,两个月消灭顽瘤!林女士是2020年3月9号慕名找到罗鹏飞教授的。追溯在2017年12月,林女士因为气喘在一家三甲医院就诊,行支气管镜气管占位消融+冷冻术,病理是气管腺样囊性癌,术后进行了放化疗,苦不堪言;这两年多来,肿瘤很顽固,一直活跃在林女士的体内,林女士精神压力很大,长期睡眠欠佳。罗鹏飞教授介绍:“林女士这几年来肿瘤虽然切掉了,但是在左侧的肺门和右侧的胸膜下有转移的病灶,活性比较高。上个月,我给她做了微波热消融,在CT的导向下,用微波针进去,烧掉肿瘤,等过几天身体有所恢复,我考虑到右边胸膜下肿块比较小,这个胸膜部位比较敏感疼痛,我决定直接用放射性粒子给她植入,从这个派特CT可以看到,两个病灶已经消失,病灶活性已经得到了抑制,目前已经治愈,但还需要定期复查。”▲林女士身体里的病灶活性已得到了抑制,目前已治愈 ❸肺癌高居榜首,合理治疗很关键!据报道,2019年10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Oncology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症负担报告,分析了全球195个国家29大类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寿命损失年(YLLs)、伤残损失生命年(YLDs)、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因病损失的健康寿命年)等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2450万,癌症死亡病例960万。而全球发病率肺癌排名第二,致死率肺癌排名第一。而在国内的癌症发病率和致死率排名第一的都是肺癌。罗鹏飞教授认为:肺癌的分型和治疗越来越细,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接诊医生具备肿瘤专业的综合能力尤其重要,因为具备综合能力的医生,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肺癌治疗才能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这样患者才不会走弯路,不会白白浪费宝贵的治疗时间,也节省了治疗费用。
罗鹏飞 2025-05-06阅读量38
病请描述:2020年4月14号晚上8:30,罗鹏飞教授完成了当天的第八台介入手术,从一楼介入手术室回到三楼的办公室,准备换衣服下班吃晚饭。可是他的办公室还有几位患者和家属在等着。我刚好在现场,亲眼目睹一位肺癌患者得知治愈的喜讯的激动一幕,患者口罩上面露出的眼神,由之前的忧心忡忡,瞬间变得神采奕奕。我想,治愈肺癌这件事,对罗教授而言,也许是他职业生涯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对于患者林女士而言,遇到罗教授,却是她百分百的幸运与活的希望。我有幸巧遇这一幕,马上用手机录像照相记录下来,并简单了解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❶ 宣布肺癌治愈的那一刻,她激动像个孩子!▲ 患者:“真的,我的肺癌真的治愈了吗?是真的吗?”“真的,我的肺癌真的治愈了吗?是真的吗?”林女士激动的一直在反问罗鹏飞教授,似乎是自己听错了。39岁的林女士热泪盈眶,激动的像个孩子,一会双手合掌,一会喃喃地说:“太不容易了,煎熬了这么多年,终于治好了,罗教授,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看到患者这么开心,罗教授也为她感到高兴,罗教授笑着说:“是你运气不错!从检查报告看来,肺癌已经没有了活性,临床上是已经治愈了的。”罗鹏飞教授从事肿瘤介入已经40多年了,他认为癌症并不是那么可怕,只要有个性化、精准化的合理治疗方案,加上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医患合力就可以有较理想的效果。他表扬这位林女士积极求医,“比较听话”,能配合治疗。 ❷精准治疗,两个月消灭顽瘤!林女士是2020年3月9号慕名找到罗鹏飞教授的。追溯在2017年12月,林女士因为气喘在一家三甲医院就诊,行支气管镜气管占位消融+冷冻术,病理是气管腺样囊性癌,术后进行了放化疗,苦不堪言;这两年多来,肿瘤很顽固,一直活跃在林女士的体内,林女士精神压力很大,长期睡眠欠佳。罗鹏飞教授介绍:“林女士这几年来肿瘤虽然切掉了,但是在左侧的肺门和右侧的胸膜下有转移的病灶,活性比较高。上个月,我给她做了微波热消融,在CT的导向下,用微波针进去,烧掉肿瘤,等过几天身体有所恢复,我考虑到右边胸膜下肿块比较小,这个胸膜部位比较敏感疼痛,我决定直接用放射性粒子给她植入,从这个派特CT可以看到,两个病灶已经消失,病灶活性已经得到了抑制,目前已经治愈,但还需要定期复查。”▲林女士身体里的病灶活性已得到了抑制,目前已治愈 ❸肺癌高居榜首,合理治疗很关键!据报道,2019年10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Oncology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症负担报告,分析了全球195个国家29大类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寿命损失年(YLLs)、伤残损失生命年(YLDs)、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因病损失的健康寿命年)等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2450万,癌症死亡病例960万。而全球发病率肺癌排名第二,致死率肺癌排名第一。而在国内的癌症发病率和致死率排名第一的都是肺癌。罗鹏飞教授认为:肺癌的分型和治疗越来越细,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接诊医生具备肿瘤专业的综合能力尤其重要,因为具备综合能力的医生,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肺癌治疗才能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这样患者才不会走弯路,不会白白浪费宝贵的治疗时间,也节省了治疗费用。
崔哲 2025-04-09阅读量314
病请描述:2020年4月14号晚上8:30,罗鹏飞教授完成了当天的第八台介入手术,从一楼介入手术室回到三楼的办公室,准备换衣服下班吃晚饭。可是他的办公室还有几位患者和家属在等着。我刚好在现场,亲眼目睹一位肺癌患者得知治愈的喜讯的激动一幕,患者口罩上面露出的眼神,由之前的忧心忡忡,瞬间变得神采奕奕。我想,治愈肺癌这件事,对罗教授而言,也许是他职业生涯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对于患者林女士而言,遇到罗教授,却是她百分百的幸运与活的希望。我有幸巧遇这一幕,马上用手机录像照相记录下来,并简单了解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❶ 宣布肺癌治愈的那一刻,她激动像个孩子!▲ 患者:“真的,我的肺癌真的治愈了吗?是真的吗?”“真的,我的肺癌真的治愈了吗?是真的吗?”林女士激动的一直在反问罗鹏飞教授,似乎是自己听错了。39岁的林女士热泪盈眶,激动的像个孩子,一会双手合掌,一会喃喃地说:“太不容易了,煎熬了这么多年,终于治好了,罗教授,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看到患者这么开心,罗教授也为她感到高兴,罗教授笑着说:“是你运气不错!从检查报告看来,肺癌已经没有了活性,临床上是已经治愈了的。”罗鹏飞教授从事肿瘤介入已经40多年了,他认为癌症并不是那么可怕,只要有个性化、精准化的合理治疗方案,加上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医患合力就可以有较理想的效果。他表扬这位林女士积极求医,“比较听话”,能配合治疗。 ❷精准治疗,两个月消灭顽瘤!林女士是2020年3月9号慕名找到罗鹏飞教授的。追溯在2017年12月,林女士因为气喘在一家三甲医院就诊,行支气管镜气管占位消融+冷冻术,病理是气管腺样囊性癌,术后进行了放化疗,苦不堪言;这两年多来,肿瘤很顽固,一直活跃在林女士的体内,林女士精神压力很大,长期睡眠欠佳。罗鹏飞教授介绍:“林女士这几年来肿瘤虽然切掉了,但是在左侧的肺门和右侧的胸膜下有转移的病灶,活性比较高。上个月,我给她做了微波热消融,在CT的导向下,用微波针进去,烧掉肿瘤,等过几天身体有所恢复,我考虑到右边胸膜下肿块比较小,这个胸膜部位比较敏感疼痛,我决定直接用放射性粒子给她植入,从这个派特CT可以看到,两个病灶已经消失,病灶活性已经得到了抑制,目前已经治愈,但还需要定期复查。”▲林女士身体里的病灶活性已得到了抑制,目前已治愈 ❸肺癌高居榜首,合理治疗很关键!据报道,2019年10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Oncology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症负担报告,分析了全球195个国家29大类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寿命损失年(YLLs)、伤残损失生命年(YLDs)、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因病损失的健康寿命年)等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2450万,癌症死亡病例960万。而全球发病率肺癌排名第二,致死率肺癌排名第一。而在国内的癌症发病率和致死率排名第一的都是肺癌。罗鹏飞教授认为:肺癌的分型和治疗越来越细,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接诊医生具备肿瘤专业的综合能力尤其重要,因为具备综合能力的医生,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肺癌治疗才能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这样患者才不会走弯路,不会白白浪费宝贵的治疗时间,也节省了治疗费用。
王健 2025-04-09阅读量289
病请描述:2020年4月14号晚上8:30,罗鹏飞教授完成了当天的第八台介入手术,从一楼介入手术室回到三楼的办公室,准备换衣服下班吃晚饭。可是他的办公室还有几位患者和家属在等着。我刚好在现场,亲眼目睹一位肺癌患者得知治愈的喜讯的激动一幕,患者口罩上面露出的眼神,由之前的忧心忡忡,瞬间变得神采奕奕。我想,治愈肺癌这件事,对罗教授而言,也许是他职业生涯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对于患者林女士而言,遇到罗教授,却是她百分百的幸运与活的希望。我有幸巧遇这一幕,马上用手机录像照相记录下来,并简单了解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❶ 宣布肺癌治愈的那一刻,她激动像个孩子!▲ 患者:“真的,我的肺癌真的治愈了吗?是真的吗?”“真的,我的肺癌真的治愈了吗?是真的吗?”林女士激动的一直在反问罗鹏飞教授,似乎是自己听错了。39岁的林女士热泪盈眶,激动的像个孩子,一会双手合掌,一会喃喃地说:“太不容易了,煎熬了这么多年,终于治好了,罗教授,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看到患者这么开心,罗教授也为她感到高兴,罗教授笑着说:“是你运气不错!从检查报告看来,肺癌已经没有了活性,临床上是已经治愈了的。”罗鹏飞教授从事肿瘤介入已经40多年了,他认为癌症并不是那么可怕,只要有个性化、精准化的合理治疗方案,加上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医患合力就可以有较理想的效果。他表扬这位林女士积极求医,“比较听话”,能配合治疗。 ❷精准治疗,两个月消灭顽瘤!林女士是2020年3月9号慕名找到罗鹏飞教授的。追溯在2017年12月,林女士因为气喘在一家三甲医院就诊,行支气管镜气管占位消融+冷冻术,病理是气管腺样囊性癌,术后进行了放化疗,苦不堪言;这两年多来,肿瘤很顽固,一直活跃在林女士的体内,林女士精神压力很大,长期睡眠欠佳。罗鹏飞教授介绍:“林女士这几年来肿瘤虽然切掉了,但是在左侧的肺门和右侧的胸膜下有转移的病灶,活性比较高。上个月,我给她做了微波热消融,在CT的导向下,用微波针进去,烧掉肿瘤,等过几天身体有所恢复,我考虑到右边胸膜下肿块比较小,这个胸膜部位比较敏感疼痛,我决定直接用放射性粒子给她植入,从这个派特CT可以看到,两个病灶已经消失,病灶活性已经得到了抑制,目前已经治愈,但还需要定期复查。”▲林女士身体里的病灶活性已得到了抑制,目前已治愈 ❸肺癌高居榜首,合理治疗很关键!据报道,2019年10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Oncology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症负担报告,分析了全球195个国家29大类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寿命损失年(YLLs)、伤残损失生命年(YLDs)、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因病损失的健康寿命年)等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2450万,癌症死亡病例960万。而全球发病率肺癌排名第二,致死率肺癌排名第一。而在国内的癌症发病率和致死率排名第一的都是肺癌。罗鹏飞教授认为:肺癌的分型和治疗越来越细,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接诊医生具备肿瘤专业的综合能力尤其重要,因为具备综合能力的医生,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肺癌治疗才能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这样患者才不会走弯路,不会白白浪费宝贵的治疗时间,也节省了治疗费用。
罗鹏飞 2025-04-09阅读量257
病请描述: 如果您出现胸闷或者是胸痛,怎样判断是不是心绞痛呢?我来说说判断的主要点。 心绞痛的疼痛特点,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是疼痛的部位。心绞痛常常发生在胸部区域,疼痛主要集中在胸骨后,也就是胸部正中,或者左胸部。有的时候疼痛可以向左上肢、颈部、下颌、或者左肩膀放射。这种疼痛叫做放射性疼痛。还可以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还可以伴有恶心,呕吐等。 其次,疼痛的性质。心绞痛的感觉,常常被描述为压迫感或者紧缩感,患者常常形容象一块东西压在胸部,或者感觉到紧绷的带子或紧绷的东西勒住胸腔一样。 第三,疼痛持续的时间。心绞痛的疼痛通常持续几分钟,大多不超过15分钟。假如疼痛时间更长,往往不是心绞痛,或者是更严重的情况。如果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不缓解,部分情况可能是心肌梗死的迹象,这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情况,需要紧急就诊。如果只是一两秒钟、几秒钟,针刺样或者持续半天的闷痛不适感,大多数和心脏无关。 第四,诱发胸痛胸闷的因素。心绞痛常常在身体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诱发。例如当你进行剧烈运动,进食大量食物,遇到寒冷的刺激或者着急、生气等大的情绪波动或压力时,心脏需要更多的氧气,但冠状动脉供血不能相应的增加,就会引起心绞痛。当然,如果少数情况下,在安静的时候或者夜间突然发作,说明病情可能更加严重。 第五,疼痛缓解的方式。心绞痛的疼痛可以通过休息或者含化药物比如硝酸甘油,得到缓解。休息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而硝酸甘油除了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之外,还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血液供应。如果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或者过十几分钟之后才逐渐缓解,那绝大多数不是心绞痛。还有的患者症状较重,含了硝酸甘油没有缓解,很可能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 需要注意的是,心绞痛的疼痛特点,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患者的表现并不绝对。上面的特征符合的越多,是心绞痛的可能性越大。但是符合的较少,并不能百分之百否定掉心绞痛。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基础情况,也就是也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抽烟、家族史,以及性别和年龄等等的因素综合考虑。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有心绞痛的疑虑或类似症状,请及时就医进行评估,排除或确诊,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本文版权归北京医院心内科李明洲所有)
李明洲 2025-02-10阅读量1060
病请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病比较常见,许多人也都对它较了解,知道它的症状有腰疼、下肢放射性疼痛等。但多数人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为出现这些症状就和腰椎间盘突出有关,甚至有些患者还被误诊误治,耽误病情。 最近,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接诊了一位28岁的男性患者。他在两年前就出现了臀部、右腿疼痛,疼痛向下窜着疼,很难受。当时,他去了一家当地医院,拍了CT后说他是腰椎间盘突出,然后就进行了保守治疗。治疗后,他的症状却一直没有消失,甚至在逐渐加重。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他的臀部、右腿的疼痛剧烈,让他不能正常行走,晚上睡觉都不能平躺下来,疼得整宿睡不着。而这次他去当地医院检查,拍了核磁共振后,却告知他是腰椎管长了肿瘤,而建议他尽早手术。 “怎么又不是腰椎间盘突出了?还要手术!” 患者这才意识到严重性,赶紧飞往北京求医,最后找到王主任。 都是腰腿痛,腰椎管肿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区别? 其实,腰椎管肿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非常相似。简单理解的话,它们的发病都是由于刺激或压迫到腰神经,导致了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只是压迫神经的东西不同,是肿瘤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别。 这两种病的症状相似,可能肿瘤疼痛还有夜间疼痛,平卧疼痛等特点,但作为患者来说,想通过症状区分这两种疾病还是非常困难的。那该怎么办呢?其实,如果您也出现了这位患者的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正规医院检查,拍腰椎的核磁共振片子后就能很清楚地区分这两种病了。 这两种病的治疗方式,区别大吗? 许多患者可能会想这两种病这么像,是不是治疗方法也差不多?事实上,天差地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式是保守治疗,仅有少数患者需要手术,而腰椎管肿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就是手术! 因为肿瘤会不断长大,如果不尽早拔除这个根源,随着肿瘤体积变大,神经压迫进一步加重,甚至还会让患者出现瘫痪、大小便障碍等情况。像这位患者的情况也非常适合手术,他在腰3椎管长的肿瘤已经严重压迫到神经,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再加上他是神经鞘瘤,为良性肿瘤,手术全切后效果会很好。 术前影像学资料: 通过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后,王主任亲自操刀,为他成功进行了手术。手术在保护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情况下,将肿瘤全部切除,神经受压彻底解除。术后,患者的疼痛立刻就得到了大大缓解,让他非常高兴。 术后影像学资料: 如果您也出现了这样的腰腿痛,之前没有查过核磁共振,一直当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却效果不好,这个时候请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排查,可能是病因找错了。如果确实没有找错,也应该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王作伟 2025-02-07阅读量905
病请描述:林先生今年63岁,来自江西,5个月前被查出结肠癌。今年4月在当地医院进行了2次手术和3次化疗。9月份,林先生因为背部疼痛去检查,发现出现骨转移。在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肿瘤五区,罗鹏飞•王健介入科研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林先生的疾病终于得到控制,实现病情“逆转”。 内放疗,脑瘤患者术后复发,双教授合作治疗江西林先生5个月前被查出结肠癌。今年4月在当地医院进行了2次手术和3次化疗。9月份,林先生因为背部疼痛去检查,发现出现骨转移。之前第三次化疗效果很不理想,还给患者留下了很多副作用。因此,林先生拒绝再做化疗,家里人也积极帮他寻找其他治疗方法。9月2日,林先生在之前的病友群里的一个病友推荐下,了解打听到罗鹏飞的介入治疗,并成功预约到了专家号。林先生在病友的推荐下,上网了解到罗鹏飞程式灭活肿瘤生物活性诊疗法,得知罗鹏飞对肿瘤治疗有丰富经验,在官网上预约到了肿瘤科五区的医生专家号。9月4日,林医生来到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肿瘤五区就诊,王健教授与他会诊后,当日便为他制定了治疗方案,并为林医生讲解,建议下患者做微创介入治疗。林先生当天便办理入院。9月6日,在CT引导下,罗鹏飞、王健两名教授共同为林先生实施骨转移部位行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术。在CT下面定位肿瘤的位置,第九胸椎,骨质已经被破坏了,附件也被破坏了,定位后把针插进去,插到病灶里面,然后调试针到准确的位置,再把粒子精准放到病灶里面去,让粒子覆盖整个病灶,附件也放5个粒子。经过一系列精细操作,全程监控无粒子遗落,CT扫描可见30颗粒子植入肿瘤内部,粒子排列整齐,均匀覆盖肿瘤病灶,将病灶“团团包围”。术后林先生没有不适,并于9月10日出院。王健医生嘱咐他定期回科室复查。 内放疗 小知识粒子植入全称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是一种将放射源植入肿瘤内部,让其摧毁肿瘤的治疗手段。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涉及放射源,其核心是放射粒子。行内学者称,每个碘125粒子就像一个小太阳,其中心附近的射线最强,可最大限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放射性粒子植入属于内放疗,适用于残留癌灶。王健教授表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在美国等国家,是治疗特异性肿瘤的标准治疗手段,在国内其治疗理念在应用中也得到了认可。对于那些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患者,或者放化疗以后出现复发的患者,粒子植入都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本病例结肠癌术后骨转移复发,通过直接穿刺瘤体植入粒子,无痛苦、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费用低,但对技术精细要求高。
罗鹏飞 2025-02-07阅读量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