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胸部 > 舒张压上升 > 治疗

舒张压上升治疗

舒张压上升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肾脏的沉默杀手:夜间高血压

病请描述:肾脏的沉默杀手:夜间高血压 陶大夫今天分享几个数据: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 ·有49.4%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 ·体检的人群中,有66.2%的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 ·亚洲人群高盐敏感及高盐饮食的特征,夜间高血压和晨峰血压显著高于欧美人群。有报道浙江一个县城,在人群中夜间高血压比例高达49.3%,其中单纯夜间高血压占10.9%。 ·超过1/3的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存在隐匿性高血压,其中99.5%存在夜间高血压。 如果你对数字还不敏感(看不懂), 陶大夫再简单换算一下: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估计为2.45亿; 一半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 虽然做着体检,也有接近2/3的人不知道自己血压高;(一边做体检、一边做“鸵鸟”) 亚洲人的高血压与盐息息相关,浙江人群调查中几乎一半的人有夜间高血压。 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夜间高血压更是高发。 更惊人的是: 2022年11月13日最新《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这一变化意味着130-139/80-89这部分人群将从“健康人”变为新发高血压患者。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估计超过6亿人,一夜间,3亿多人成了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为什么会被如此忽视呢? 因为:无形。 绝大多数高血压都没有症状、短期内看不到严重的伤害,但是高血压经过数年发展,确实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恶魔,是导致全球死亡率最大的单一因素,没有之一!!! 什么是高血压? 今日科普:第一个重要话题!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不一样的“场景”不一样的“标准”: •诊室血压(就是看病时医生量的): ≥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要求三次非同日。 •24小时动态血压(就是绑个量血压的“BB机”带着24小时): 全天≥130/80mmHg, 白天≥135/85mmHg, 晚上≥120/70mmHg, 符合任意一项,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家庭血压(在家里自己量): 进行连续七天的血压监测, ≥135/85mmHg可诊断高血压。 陶大夫划重点: 人体感到舒适的理想血压是<120/80mmHg。 当血压≥120/80mmHg,就应该改变生活方式! 什么是夜间高血压? 今日科普:第二个重要话题! 夜间高血压,危害极大。 夜间高血压是指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中发现夜间平均收缩压≥120mmHg和/或舒张压≥70mmHg。 《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提出:(几种分型) 日间-夜间持续性高血压:指全天血压未得到控制。 单纯夜间高血压: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动态血压监测提示单纯夜间血压升高。(该类型发生隐匿,不易识别) 未控制的夜间高血压:已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动态血压监测显示白天血压已经得到控制,但夜间血压≥120/70mmHg,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类型。 陶大夫划重点: 夜间血压升高是心血管死亡最显著的预测指标。 危险强弱:夜间血压>24小时平均血压>白天血压>诊室血压 夜间血压高,发现很重要 我们首先要重视夜间高血压的检出,特别是对于高血压、高盐摄入、慢性肾脏病(CKD)、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失眠等患者,要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最好夏季冬季各一次。 今日科普:第三个重要话题! 研究证实,血清尿酸与夜间血压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生理状态下,夜间尿液的排泄减少,血清尿酸水平明显上升,通过多种机制诱发夜间高血压。 陶大夫划重点: 高血压患者不仅要检测白天的血压值,更要关注夜间血压变化水平,尿酸水平。

陶晓阳 2023-07-10阅读量1045

关于低血压你需要知道的

病请描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时间长了,突然站起来就会感觉到一阵天旋地转、甚至眼前发黑冒金星?又或者是时常感觉疲倦乏力、头晕耳鸣等症状?如果你的回答是YES,那么你有可能患 体~位性低血压。 一、低血压诊断        低血压一般出现在体型消瘦的中青年女性或者虚弱老人。所谓低血压是指收缩压(高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压)低于60mmHg,并且出现头晕、乏力、黑曚等症状者。所以说,大家体检之后得到的体检表上,收缩压数值最好不要低于90mmHg、舒张压最好不要低于60mmHg。 低血压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指的是部分健康人群,其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没有任何症状,全身所有系统器官均没有出现缺血缺氧情况。而病理性低血压就不同了,它就对人类充满了深深的恶意。除了血压低于正常以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系统、器官缺血及其相应的症状。 病理性低血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原发性低血压 又称为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20~50岁体质瘦弱的中青年女性和老人。病状较轻的无任何症状,但部分患者易疲乏,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多有头晕、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少数有一过性黑矇和晕厥,夏季气温高时症状更明显。体质性低血压预后良好,可与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多数人终身处于低血压状态,在老年时易发生跌倒骨折。有极少数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后又从低血压转为高血压。此类患者的血管舒缩功能较差,且大多数缺乏体育运动。 2.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指患者从卧位突然变为坐位或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30mmHg。有些患者伴有明显的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等症状。此类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颈椎病、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病等。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也容易发生 体~位性低血压。 3.继发性低血压 由某些继发性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心血管疾病、心排出量不足,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消耗性疾病,减肥过度,营养不良,结核病,肿瘤晚期,重症糖尿病,使用抗抑郁药和血液透析的患者,均可能出现继发性低血压。 4.药物性低血压 如降压药物使用过量、利尿剂等,可引起药物性低血压,如:安定类、速尿、硝酸甘油等,服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用药后注意观察有无头晕、头痛等,一旦出现,应立即测量血压,必要时坐下或躺下,防止意外发生。 二、低血压的影响因素 有研究表明,女性低血压患病率比男性高、年龄越大低血压患病率越低、不吸烟者或不饮酒者低血压患病率高于吸烟或饮酒者,这些规律和高血压的分布大体相反。 越不经常吃早餐的人低血压患病率也越高,自我感觉身体比较差的人和体重较低的人低血压患病率也较高。澳大利亚一项大型研究显示女性疲乏随血压升高而下降,低血压患者中常常发现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 三、低血压需要治疗吗? 轻症低血压: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重者低血压: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必须积极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严重危害的发生。 虽然说低血压像高血压一样很难根治,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改善。首先我们先说说心态问题,低血压的重灾区——中青年女性中,青春期的少女想减肥、年轻白领和女强人工作忙压力大,导致的后果都是主动的和被动的:吃不好。这就是问题的源头了,因此有必要从源头进行改善。 四、治疗 1.瘦得像竹竿的女孩子们,首先请增肥。 高热量的食物对低血压是有改善作用的,像巧克力之类的,可以放心多吃一些。还可以适当吃咸一点的食品,因为盐能使血压上升。多喝水,多运动,增加血容量。吃些桂圆肉、大枣、红小豆等,还可以尝试喝点红参水、黄芪水等。 2.低血压患者可适量的多吃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因为胆固醇是人体内多种激素的原料。如果血中胆固醇浓度过低,动脉血管就不够紧张,血压就会比较低。 3.适量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个普世真理,加强锻炼,强身健体,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大脑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增强心血管功能、心肌收缩力与心排血量,久而久之,有提升血压的作用。

陈秀梅 2022-07-27阅读量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