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发病机制和病理 人类上呼吸道组织和气管主要分布有唾液酸a-2,6型受体(人流感病毒受体);人类肺组织分布有唾液酸a-2,3型受体(禽流感病毒受体)和唾液酸a-2,6型受体。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同时结合唾液酸a-2,3型受体和唾液酸a-2,6型受体,但H7血凝素与唾液酸a-2,3型受体亲合力更高,较季节性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下呼吸道上皮细胞。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如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6和8(IL-6,IL-8)等,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可出现ARDS、休克及MODS。病理检查显示肺急性渗出性炎症改变,肺出血、弥漫性肺泡损伤和透明膜形成等。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7天以内,也可长达10天。 1.症状、体征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C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ARDS、脓毒性休克和MODS。少数患者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早期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2)血生化检查。多有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3)病原学及相关检测。釆集呼吸道标本送检,下呼吸道标本检测阳性率高于上呼吸道标本。①核酸检测:对可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宜首选核酸检测。对重症病例应定期检测呼吸道分泌物核酸,直至阴转。②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型抗原检测:呼吸道标本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型抗原快速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低。对高度怀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应尽快送检呼吸道标本检测核酸。③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④血清学检测:动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3.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阴影。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常呈双肺多发磨坡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 4.预后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0天内,有接触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或者到过活禽市场,或者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2)诊断标准。①疑似病例:符合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尚无病原学检测结果。②确诊病例:有上述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测阳性。③重症病例:符合下列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者可诊断为重症病例:➤主要标准:①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②脓毒性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氧合指数≤250mmHg(1mmHg=0.133kPa);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⑤血尿素氮≥7.14mmol/L;⑥收缩压65岁。(2)合并严重基础病或特殊临床情况,如心脏或肺部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肿瘤、免疫抑制状态、孕产妇等。(3)发病后持续高热(T>39°C)。(4)淋巴细胞计数持续降低。(5)CRP、LDH及CK持续增高。(6)胸部影像学提示肺炎快速进展。 2.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鉴别诊断。
王智刚 2017-02-17阅读量1.5万
病请描述: 王先生今年45岁,由于工作原因得成天和电脑打交道,平时业余时间也很少锻炼。大约两年前,他开始感觉一天忙碌下来就会有颈背部酸痛和肩膀沉重感,未加以重视。近一年来,由于原先症状逐渐加重,且休息不能完全缓解,王先生尝试过推拿和理疗,效果时有时无。一周前,王先生驾车时一下急刹车后出现双侧下肢无力,双脚有踩在棉花上的感觉,随即前往医院就诊。我们询问了病史并做了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后,建议王先生先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颈5-6椎间盘脱出,脊髓明显受压。”我们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由于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类型,目前王先生脊髓已经受压,所以我们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碰到颈椎病患者来看病。总的来说,大家对颈椎病的认识比较不足,特别是对于“哪些情况下需要手术?”、“手术前要做些什么准备?”、“手术后应该怎么恢复?”等问题,我们觉得有必要让大家增加一些了解。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术语,定义为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引起各种症状和(或)体征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常见颈椎病类型是神经根型和脊髓型这两种。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多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由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压迫脊神经根引起,典型症状是根性疼痛和肌力障碍,包括颈肩部和 上臂酸痛、麻木、不能完成精细动作和肩部或上臂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绝大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达到疗效。 脊髓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10%-15%,主要由病变压迫脊髓,引起受压神经对应的身体部位的麻木、肌力下降等特征。临床上表现为双侧或单侧下肢发麻开始,渐而出现步履蹒跚、易跌倒、双足脚踩棉花感、束胸感等。严重者会出现二便失禁、尿潴留等症状。由于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严重,延误治疗常常发展呈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所以一经诊断都应尽早手术治疗。 哪些颈椎病患者适合手术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如果有以下情况,应采取手术治疗: ①保守治疗半年无效或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②神经根型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效; ③上肢某些肌肉无力、萎缩,经保守治疗4-6周后仍有发展趋势。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由于脊髓受压后要一旦出现,症状就会越来越严重。长期来看保守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另外,病情越久,手术后效果越差。所以对于诊断明确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都应尽早手术。 但如果全身情况差、有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则不适合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颈椎病需注意哪些事项 1. 在等待手术期间,要严格防止摔倒或者乘车时候的急刹车。因为以上情况可能使原来的压迫症状迅速恶化,导致患者瘫痪; 2. 注意停止之前的物理治疗,包括牵引、推拿等,操作不当也可能使病情急剧恶化; 3. 吸烟的患者手术前至少戒烟2周以上。由于吸烟会使血管挛缩,导致组织缺氧、营养不良,加重病情。 4. 注意控制饮食,戒酒并尽量减肥。注意颈部保暖,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加重脊髓缺氧。 5. 保持良好的心态,直面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医师和护士的指导和帮助。颈椎手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虽然可能有神经根损伤、术后感染等风险,但只要术中操作仔细,术后密切观察,严格遵守诊疗常规,对经验丰富的医师来说,手术的风险很小。 手术后怎样进行功能锻炼? 绝大多数患者在麻醉苏醒后1-2天后可以在有保护的情况下下床活动,在可以行走和排便后即可出院。术前有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患者,可以进行颈部等长肌肉锻炼、上肢活动度锻炼和后侧肩带锻炼等功能恢复是相当有益的。多节段颈椎手术患者需要支具保护6周。当患者舒适时可以恢复书写工作,6周后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 颈椎手术后患者还需要配合医生做好随访观察,继续用药;不要久坐工作或看书,将枕头调整到适合自己颈部的高度,定期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戒烟戒酒。 (本文章系董健教授原创文章,2013年9月30号刊登于新民晚报)
董健 2016-04-22阅读量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