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牙结石 > 内容

牙结石内容

牙齿补牙:守护口腔健康的必要...

病请描述: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牙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帮助我们咀嚼食物,还影响着我们的发音和面部美观。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如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或遗传因素,我们的牙齿可能会遭受龋坏、磨损或外伤等损害。这时,牙齿补牙便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旨在恢复牙齿的健康与功能。  一、补牙的定义与重要性  补牙,简单来说,就是用人工材料来修复牙齿缺损的过程。这些缺损可能源于龋齿、牙齿断裂、磨损或牙齿发育异常等情况。补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有效防止牙齿进一步损坏,还能避免牙齿疼痛、感染等问题的发生,从而维护口腔的整体健康。  二、补牙的过程  补牙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口腔检查与诊断:牙医会首先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全面检查,确定牙齿缺损的原因、位置和程度,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窝洞制备:在确定了需要补牙的牙齿后,牙医会使用专业的工具将牙齿上的腐质和病变组织清除干净,为填充材料腾出空间。  3、窝洞消毒与保护:清除腐质后,牙医会对窝洞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同时,对于接近牙髓的深龋,牙医可能会使用氢氧化钙等保护牙髓的材料进行垫底。  4、填充材料的选择与填充:根据牙齿缺损的情况和患者的需求,牙医会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如复合树脂、银汞合金等)进行填充。填充过程中,牙医会确保填充材料与周围牙齿的颜色、形态和质地相协调。  5、调整与抛光:填充完成后,牙医会对填充部位进行调整和抛光,以确保其光滑、平整,并减少食物残渣和菌斑的滞留。  三、补牙后的注意事项  补牙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等口腔清洁工具,以减少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  2、避免过硬食物:补牙后的牙齿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填充材料,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应避免吃过硬、过黏或过于刺激的食物。  3、定期复查:补牙后,患者应按照牙医的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四、补牙的维护与预防  虽然补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预防牙齿缺损的发生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牙齿缺损的建议:  1、均衡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钙、磷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牙齿的健康发育。  2、定期洁牙:定期到口腔医院进行洁牙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牙齿问题。  3、正确使用牙齿:避免用牙齿咬硬物、开瓶盖等不良习惯,以减少牙齿损伤的风险。  4、氟化物与窝沟封闭:使用含氟牙膏、漱口水等氟化物产品,以及进行窝沟封闭等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龋齿的发生率。

章宁波 2024-10-30阅读量2227

牙龈出血怎么治最好?

病请描述:  牙龈出血是口腔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是一些潜在健康问题的征兆。了解牙龈出血的原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一环。   一、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1、口腔不卫生:口腔中的牙菌斑和牙结石是牙龈出血的主要元凶。长期不清洁牙齿,食物残渣和细菌会在牙齿表面和牙龈之间积累,形成牙菌斑和牙结石,刺激牙龈导致出血。  2、牙龈炎和牙周炎:牙龈炎症是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牙龈受到刺激后,会出现红肿、疼痛,甚至出血。如果不及时治疗,牙龈炎可能发展为牙周炎,进一步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  3、维生素缺乏: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维生素C对维持牙龈组织的健康至关重要,缺乏时牙龈会变得脆弱,容易出血。  4、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凝血功能障碍等,也可能引起牙龈出血。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液的凝固功能,导致牙龈出血不止。  二、牙龈出血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对于由上火或局部炎症引起的牙龈出血,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甲硝唑片和替硝唑片等消炎药物,以及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B2片等营养补充剂。  2、洗牙治疗:如果牙龈出血是由牙菌斑和牙结石引起的,洗牙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超声波洗牙仪器清除口腔中的牙菌斑和牙结石,减少牙龈的刺激,从而缓解出血症状。  3、补牙和牙周治疗:如果牙龈出血是由牙齿龋坏或牙周病引起的,需要在炎症消退后进行补牙或牙周治疗。补牙可以使用树脂材料或玻璃离子材料,而牙周治疗则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系统性的牙周治疗。  4、调整生活习惯:改善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早晚刷牙、使用牙线、饭后漱口等,是预防牙龈出血的重要措施。此外,戒烟、戒酒,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也有助于维护牙龈健康。  三、预防牙龈出血的方法  1、定期口腔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口腔疾病,是预防牙龈出血的有效方法。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牙。  2、正确刷牙:选择适合自己的牙刷和牙膏,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三分钟。刷牙时要仔细清洁牙齿和牙龈交界处,避免刷牙力度过大损伤牙龈。  3、使用牙线和牙缝刷:牙线和牙缝刷可以帮助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减少牙龈的刺激。建议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特别是在晚饭后和睡觉前。  4、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有助于维护牙龈组织的健康。

李会彬 2024-10-28阅读量1933

龋齿需要怎么治疗?

病请描述:  龋齿,俗称蛀牙,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酸蚀破坏的一种常见口腔疾病。它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疼痛、感染,甚至牙齿丧失。因此,了解龋齿的治疗方法对于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全面解析龋齿的治疗方法,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预防策略。   一、龋齿的治疗方法  1、生活调整  保持口腔卫生: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不少于两分钟,使用含氟牙膏以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控制糖分摄入:减少含糖饮料和零食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清洁牙齿表面。  使用牙线等工具:定期使用牙线、牙间隙刷等工具清洁牙缝和牙齿邻接面,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2、药物治疗  氟化物:氟化物是最常见的防龋药物之一,可通过牙膏、漱口水、涂氟剂等方式应用,增加牙釉质的抗酸性,减少龋齿的形成。  抗生素和抗菌药物漱口水:在复杂病例中,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漱口水来控制感染,减轻症状。  牙本质敏感药物:对于牙本质敏感的患者,可以使用含有氨基氟化物、硝酸银钾、氟硅酸铝等成分的牙膏和漱口水,减轻敏感症状。  3、龋齿填充治疗  根据龋齿的深度和范围,选择合适的去腐方法,确保去除所有龋坏组织。  浅龋可选择玻璃离子或光固化树脂直接充填。  中龋可能需要先垫底再充填。  深龋需先垫底,再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充填,必要时进行安抚治疗。  4、嵌体修复  对于后牙有较大漏洞或折裂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嵌体修复,去除龋坏组织,制备适合嵌体修复的洞型。  5、根管治疗  当龋齿已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时,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后,牙齿可能变得脆弱,建议佩戴牙冠进行保护。  6、拔牙与牙齿种植  如果龋齿已经严重到无法修复,或者对口腔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可能需要考虑拔牙。拔牙后,可以选择牙齿种植来恢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  二、龋齿的预防策略  1、均衡饮食  健康饮食,尽量选择水果、蔬菜、坚果等健康食物,控制甜食和高糖分、高酸度饮料的摄入。  2、保持口腔卫生  坚持每天早晚刷牙,饭后及时漱口,使用含氟牙膏和漱口水。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竖向刷牙,从上下刷洗牙缝中的食物残渣。  3、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龋齿。  4、定期洗牙,清除牙齿上的牙垢和菌斑,防止牙结石和牙菌斑堆积引发龋齿。  避免不良习惯  避免吸烟和饮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李会彬 2024-10-22阅读量2309

如何阻止蛀牙进一步腐蚀:全方...

病请描述:  蛀牙,医学上称为龋齿,是口腔健康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引发疼痛、感染,甚至导致牙齿丧失。一旦发现蛀牙迹象,及时采取措施阻止其进一步腐蚀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份全方位的防护指南,以帮助大家有效预防和控制蛀牙。   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1、正确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两分钟,使用含氟牙膏。氟化物能有效增强牙齿抗酸能力,预防蛀牙。刷牙时采用巴氏刷牙法,确保每个牙面都得到充分清洁。   2、使用牙线:牙线能清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这是牙刷难以触及的区域。建议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   3、定期漱口:使用含氟漱口水作为刷牙的辅助,可以进一步减少口腔中的细菌数量。   二、合理饮食,减少糖分摄入   1、限制甜食和含糖饮料:糖分是细菌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的元凶。尽量减少糖果、糕点、含糖饮料的摄入,尤其是睡前避免进食甜食。   2、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物富含纤维,有助于清洁牙齿表面,减少牙菌斑的形成。   3、均衡饮食: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牙齿健康。   三、定期口腔检查与洁牙   1、定期口腔检查:至少每年进行一次专业的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蛀牙和其他口腔问题。   2、洁牙:专业洁牙可以彻底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结石,减少细菌滋生,保护牙齿免受腐蚀。   四、使用氟化物和窝沟封闭剂   1、氟化物治疗:对于易患蛀牙的人群,牙医可能会建议使用氟化物凝胶、漱口水或涂氟治疗,以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2、窝沟封闭:对于牙齿表面的深窝沟,可以使用窝沟封闭剂进行封闭,防止食物残渣和细菌滞留,减少蛀牙风险。   五、注意生活习惯   1、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患口腔疾病的风险,包括蛀牙。   2、减少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影响免疫系统,使口腔更容易受到细菌侵害。学会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   六、及时治疗已有蛀牙   一旦发现蛀牙,应及时就医,根据蛀牙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补牙、根管治疗等,以防止蛀牙进一步腐蚀和扩散。

章宁波 2024-09-13阅读量978

牙龈出血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

病请描述:  牙龈出血是口腔健康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牙龈炎症、牙周疾病、刷牙方式不当或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现。虽然牙龈出血看似小问题,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口腔问题,甚至影响全身健康。本文将探讨牙龈出血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大家维护口腔健康。   一、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1、牙菌斑和牙结石:口腔中的细菌与食物残渣结合形成牙菌斑,长期积累会矿化成为牙结石,刺激牙龈导致出血。   2、牙龈炎:牙菌斑和牙结石的长期刺激会引发牙龈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   3、牙周病:牙龈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牙周病,进一步破坏牙周组织,加重牙龈出血症状。   4、刷牙方式不当:使用硬毛牙刷或刷牙力度过大,容易损伤牙龈导致出血。   5、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等,也可能表现为牙龈出血。   二、解决牙龈出血的方法   1、改善口腔卫生习惯:   定期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至少两分钟,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牙刷难以触及的牙缝区域,减少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   定期口腔检查与洁牙: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的口腔检查和洁牙,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   2、调整刷牙方式:   采用巴氏刷牙法,即水平颤动拂刷法,轻柔地刷洗牙齿和牙龈交界处。   避免使用硬毛牙刷和过大的刷牙力度,以免损伤牙龈。   3、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病:   若出现牙龈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诊断进行相应治疗。   牙龈炎的治疗通常包括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以及局部使用消炎药。   牙周病的治疗则更为复杂,可能包括牙周手术等。   4、关注全身健康: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对口腔健康的负面影响。   血液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加强口腔护理。   5、注意饮食和营养: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钙的食物,有助于增强牙龈健康。   避免过多摄入含糖食物和饮料,减少牙菌斑的形成。   温馨提醒:牙龈出血是口腔健康问题的信号,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至关重要。通过改善口腔卫生习惯、调整刷牙方式、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病、关注全身健康以及注意饮食和营养等方面入手,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牙龈出血的发生。同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也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注口腔健康,远离牙龈出血的困扰。

章宁波 2024-09-06阅读量1783

儿童口腔护理常见的6个误区

病请描述:在口腔科门诊,医生们发现,家长在儿童口腔护理中有不少误区,比如:只要少吃糖,就不会长蛀牙了。乳牙早晚要换,坏了也不用管。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小编就跟您聊一下儿童口腔护理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只要少吃糖,就不会蛀牙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少吃糖,就不会得蛀牙了,实际上这是片面的理解。 咱们平时所说的蛀牙又叫龋齿,龋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致龋菌利用食物中的糖份,代谢产生酸类物质,这些酸类物质长期腐蚀人的牙齿,就会形成龋齿。 在日常生活中,糖果只是导致龋齿的因素之一,平时吃的食物,尤其是主食类和大部分零食,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糖类。 这些食物残留不能得到及时的清洁,也会代谢产生酸类物质,形成龋齿,可见,及时正确的清洁口腔十分重要。 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齿率高达71.9%*,乳牙期平均每名儿童口腔内龋齿的牙齿数大于4颗,儿童恒牙龋患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所以要特别引起重视。 *《中国儿童口腔健康状况》2020.8.9 误区二:乳牙早晚会换,乳牙没必要清洁,蛀牙也不用治疗 事实上,乳前牙替换从六周岁左右开始,乳磨牙多在九岁至十岁半左右,还有部分孩子换牙较晚,大概在十二周岁左右。 如果不注重清洁乳牙,会逐渐形成龋洞,若未及时治疗,会慢慢发展成牙髓炎,也就是常说的“牙神经发炎”。 进而导致剧烈的疼痛,经常疼痛难忍,势必会影响正常的饮食、学习以及睡眠,对孩子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 部分孩子牙齿会继续进展到急慢性根尖周脓肿,恒牙之上的骨质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恒牙的健康发育。 医生在临床上常见到一些孩子新萌出的恒牙就有缺损或者牙釉质发生改变,就是因为乳牙出现问题没有重视,所以,乳牙的清洁维护至关重要。 此外,乳牙的作用除了咀嚼食物,还有协助发音和维护面部外形的作用。如果乳牙龋坏严重,会引起疼痛肿胀,影响孩子正常饮食睡眠,加重孩子的痛苦。 若乳牙损坏严重提前失去,会导致恒牙萌出异常,错位或早萌也会引起孩子长期偏向一侧咀嚼,引起面型的改变和关节的损伤。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音也会受到影响,这些问题都会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误区三: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让孩子自己刷牙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没有错,但事实上孩子自己清理口腔效果可能不好,很多医生更希望家长每天帮助孩子刷牙,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手部运动不够灵活,够不到边边角角。另外是孩子没有耐心,不能细致刷到位,牙齿清洁不彻底,牙缝里嵌塞食物残渣,导致发酵产生酸类物质,进而产生龋坏。 所以很多医生建议家长晚上睡觉前给孩子刷牙后再使用牙线清洁,这里推荐圆弧刷牙法,这种方法在以后会专门讲。 误区四:孩子不能用牙线 很多人认为给孩子使用牙线会把牙缝剔大,实际上牙缝越剔越大主要是牙签造成的,牙线只要使用正确的话,不会扩大缝隙,而且牙线使用时动作跟轻柔,不会导致牙龈出血,对牙齿邻面起到良好的清洁作用。 用牙线有利于预防邻面龋坏的发生,减少食物残渣嵌塞,还能保护牙龈。建议每天睡前使用牙线对牙齿间隙进行清洁。 误区五:孩子牙没坏就没必要做窝沟封闭 窝沟是磨牙正中间的小缝隙,这种缝隙很容易造成食物残渣遗留在里面,进而从窝沟发展出蛀牙来。 窝沟封闭是指在不损伤牙体组织的前提下,用封闭材料涂布于牙冠咬合面、颊舌面的窝沟点隙,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覆盖在窝沟上,能够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以达到预防窝沟龋的方法。 窝沟封闭是一种无痛、无创伤的方法,该技术在国际上已有50多年的使用历史。 乳磨牙的窝沟封闭大约在3-5岁,恒磨牙窝沟封闭大约在7-9岁。 如果牙齿已萌出至合平面,且窝沟点隙很深,即使没有龋坏,也建议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窝沟封闭,避免窝沟龋的发生。 但仍需认真刷牙并正确使用牙线,防止继发龋坏或牙间隙、平滑面龋坏的发生。 误区六:孩子牙齿不齐没大事,慢慢自己会长齐 牙齿不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功能、健康和心理等方面,首先会影响孩子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如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呼吸功能。 其次会影响面部的美观,对面部形象的损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他们对将来自我的评估及期望。 牙齿还会影响牙周组织健康及口腔卫生,造成龋坏(虫牙)、牙石(牙垢)、牙龈炎(牙龈出血)等。 比较理想的正畸时期为8~14岁,随着正畸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牙齿矫正的年龄已经基本无限制,但是在青少年时期进行矫正,所需时间会比较短,所需的费用也会比较低。

健康资讯 2024-04-28阅读量2412

准妈妈口腔保健那些事

病请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如何科学地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对于准妈妈们,他们非常关注在怀孕期间如何保护自身和宝宝的健康。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那些事。 一、妊娠期妇女常见的口腔疾病:据统计,临床上有30%~100%的孕妇罹患口腔疾病,其中,龋病和牙龈病是是妊娠妇女易患的口腔疾病。    1.龋病:孕妇好发龋病的直接原因是口腔卫生不良。妊娠性呕吐,可使唾液 pH 值下降,釉质脱矿;孕妇饮食频率增加,数量增多;体质下降,生活不便,放松口腔卫生的维护;妊娠早期与后期,由于存在早产和流产危险,不便于接受口腔治疗,这些原因均导致孕妇成为龋病的高风险人群。    2.妊娠期龈炎:妊娠期间,由于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下降,代谢水平、生活方式和精神压力发生变动,口腔健康状况也随之改变。临床调查显示,虽然妊娠期妇女菌斑指数与妊娠前相比无明显改变,但龈炎发生率和严重性却增加,主要原因在于:龈沟液中激素水平升高,利于中间普氏菌繁殖,使菌斑成分改变。同时,牙龈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高,炎症细胞渗出增多,加重了原有的牙龈炎症。此外,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和口腔内原有的局部刺激因素存在,如牙石、软垢,残根残冠等,一些孕妇在发生妊娠期龈炎之外,还会在某些部位的牙龈上出现瘤样增生,称为妊娠性牙龈瘤。二、 妊娠期口腔保健的措施1.寻求专业口腔保健指导,提高口腔保健意识计划怀孕前应常规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获得个性化的口腔健康指导,清除牙结石,维护牙周健康;积极防治牙体牙髓疾病,拔除残根、残冠及阻生智齿,清除感染病灶;拆除不良修复体,全面修复缺失牙,恢复咀嚼功能。通过重视孕前口腔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口腔疾病,做好妊娠的口腔准备,使整个孕期远离口腔隐患的困扰。若在孕期出现口腔疾病困扰,不可盲目治疗。怀孕早期进行口腔疾病的治疗操作,存在流产危险,怀孕晚期存在早产的危险,较为安全的治疗时机为怀孕 4~6 个月期间,但亦非绝对安全期,故在产后应积极彻底地治疗孕期出现的口腔问题。产后还应及时了解新生儿口腔保健方法,使新生儿尽早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因早期喂养不当导致的错颌畸形及婴幼儿早期龋等。2.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妊娠期间,不仅激素水平改变可使牙龈出血,母体缺乏维生素,也易导致牙龈质地松软,探诊出血,使牙周状况恶化,且孕期母体钙、磷和维生素 A、D、C 失调可造成胎儿乳牙釉质发育不全。因此,需重视孕期营养的均衡,摄入足够的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优质蛋白质。3.防止感染,慎用药物妊娠期间应预防牙周致病菌,及风疹、梅毒等的感染,并慎用四环素类药物。如果感染梅毒螺旋体可影响发育期的牙胚,10%~30%先天性梅毒患儿可出现半月形切牙、桑葚状磨牙;如果感染风疹等病毒感染及不当用药可能导致唇裂、腭裂等畸形的发生及牙齿的发育异常;因四环素可通过胎盘屏障,胚胎29周至胎儿出生之间任何时候孕妇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可能引起儿童牙齿着色,就是人们常的四环素牙。4.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孕期需戒除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等不良嗜好,以降低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同时需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通过有效的口腔卫生维护,可降低孕期感染口腔疾患的风险。保持口腔清洁应做到有效刷牙,必要时使用辅助清洁工具。辅助清洁方法有牙线、牙间刷及漱口水等。牙线及牙间刷主要针对滞留于牙间隙、牙齿邻面的菌斑。妊娠期龈炎患者可于餐前、后选用 1︰2000 洗必泰漱口,必要时用棉签或棉球蘸生理盐水或苏打水在口腔内容易积存污物处擦拭。测试口腔pH值,选用合适的口腔含漱溶液。5.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牙周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是精神压力。妊娠期准妈妈可出现焦虑、矛盾、激动、欣喜等复杂的心理情绪变化。其中,焦虑是伴随妊娠发生的最重要的心理反应,此外近年多个不同洲际国家的研究还明确显示,产前抑郁的发生比率约为10%~20%,因此孕期调整精神、心理压力,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身健康,有利于促进母体牙周健康及胎儿健康。

蒋备战 2021-06-08阅读量9625

洗牙,到底是伤牙还是护牙?

病请描述: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为什么要洗牙呢?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就会有食物残渣残留在牙齿表面或者牙缝中,这些残渣单靠每天早晚刷牙是难以清除干净的,何况有些人还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久而久之细菌堆积就形成了牙结石、色素等顽固的牙垢。▲电子显微镜下的牙菌斑而牙垢是引发牙周病的主要原因,牙周病引起牙龈发炎、出血和口腔异味,严重时使患者的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所谓“老掉牙”就是因牙周病引起的。从不洗牙的人牙齿掉的快,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就知道啦!下图标注的A、B两颗牙齿表面看上去都没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但是其中脱落的B牙却是这样的:估计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这两颗牙看着都没那么脏啊?看着不脏,龈下却已经积满牙结石。数据显示,中国人群牙周健康率仅为14%,而牙周病是导致失牙的主要原因。日常刷牙只能清洁牙面的40%-60%,即使搭配清洁的工具,如牙线、间隙刷,只能清洁牙面的百分之八十,也不能清洁牙面的全部,所以定期洁牙是有必要的。而洁牙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预防,一个是治疗。定期洁牙,做好口腔卫生,可以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如果是已经有牙龈炎或者牙周炎的症状,洁牙也是治疗的第一步。了解了以上内容,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下↓↓↓洁牙“三步曲”第一步:超声波洁牙根据超声波原理用洁牙机工作尖去除牙结石、牙菌斑第二步:喷砂用装了果味儿喷砂粉的喷砂枪头进一步去除牙齿表面上的色素沉积物(适合有长期抽烟、喝茶和咖啡习惯的盆友)第三步:抛光在牙齿表面涂抹颗粒较细的抛光膏(类似牙膏)通过慢速手机上的抛光杯逐一抛光牙面使牙齿表面恢复光滑很多人表示:第一次洗完牙后感觉牙齿本来没事,洗完后牙缝变大了!由此也就引申出了很多关于洗牙的误区,你也是这样认为的吗?洗牙会把牙缝洗大吗?洗牙是不会让牙缝变大的,它就和搓澡是一样的,将污垢去除,但你的肉是搓不掉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给大家造成了牙缝会变大的这种感觉?洗牙后牙缝变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个1.牙结石消失在洗牙后觉得自己牙缝变大的小伙伴,一般是牙结石比较多的人,洗掉牙结石,只是将本就松动和被损坏的牙齿解放出来而已,这也是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宽和牙齿松动的真相之一。但是不用担心,洗牙后口腔情况得到改善,慢牙龈慢就会再次包裹回来,牙缝也会随之慢慢恢复正常。▲牙结石去掉前后的对比图2.牙龈红肿消退很多人在洗牙之前牙龈是发炎红肿的,那么原本的牙缝被红肿的牙龈填满,而洗牙过后,口腔卫生状况改善,牙龈不肿了,原本的牙缝就显露了出来,让人感觉上是洗牙造成的牙缝变大。如果洗牙后你觉得牙缝变大,说明本身就有牙周病,洗牙洗晚了,牙龈不健康,萎缩了,而且牙结石本身就可能会造成牙齿松动,如果尽早采取措施,干掉牙结石,消除炎症,牙齿才会越来越健康。如不及时除去牙石,牙龈会进一步萎缩,反而会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关于洗牙还有哪些误区?误解1:天天刷牙就不用洗牙?虽然你每天都在刷牙,但不能保证牙刷能把牙齿刷干净。牙刷大约能清除65%的牙菌斑,但不能完全清洁掉塞在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更不能全方位清洁牙齿的每一个角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块块牙石黏在牙齿上。这时候就要借助洗牙,来做一次彻底的大扫除。误解2:洗牙会美白牙齿?健康的牙齿呈乳白色或淡黄色,牙齿表面是光滑的。洗牙虽然可以去除咖啡渍、茶渍和烟渍以及日积月累的牙石、牙菌斑,但对于牙齿长期、深部的色素沉淀以及牙釉质本身颜色的改变无能为力。洗牙不是漂白牙齿,大家如果想要牙齿变白可以考虑做冷光美白、美牙贴面和烤瓷冠哦。误解3:洗完牙后牙齿很敏感洗牙洗掉牙石,牙齿等于脱掉了厚厚的“牙石盔甲”。使牙体组织暴露,必然会变得敏感。一般牙周健康的人群,敏感较为轻微,几天就会消失,所以不用担心。就像人刚搓完澡,不能立即就泡到热水池里。另外要注意:洗完牙两周内,不要吃过冷、过热、过酸、过甜等食品。误解4:洗牙特别疼洗牙确实不好受,但洗牙的痛感并不是难以承受。牙石最易生长的地方,就是那些不易清洁的位置,比如牙齿和牙龈的交界处。而这个交界处,是牙齿本身洁白坚硬的牙釉质和稚嫩敏感的牙根,即使是没有牙周病的情况下,用金属器械触碰这个位置,也会引起一定的不适。但这种不适,一般人都是可以忍受的,并且习惯了洗牙以后,洗牙进行的那些操作所引起的疼痛就会变得微乎其微并且,第一次洗牙时,因为牙石积存的比较多,医生需要用较大的功率反复清洁,不适感也就要多一些;当以后定期洗牙时,牙石不多,清理起来也就不再那么难受。所以,放心去洗牙吧,那是保护我们口腔健康的好办法。定期洗牙不仅是一种日常保健,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洗牙不是每天都可以洗的,所以在日常生活里要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牙齿健康很重要,有好牙口才能有好胃口哦~

章宁波 2019-04-08阅读量8658

大家愿意洗牙吗?

病请描述:大家愿意洗牙吗? 答复很多网友问题中,刷牙出血,口臭,牙齿发黄等类似的问题有不少,我都会建议大家去洗牙。很多人不愿意。总是找各种理由婉言拒绝。 其实作为口腔专科医生,我想告诉大家,洗牙是最好的牙齿保健方法。 作为现代人,咱们每天都会洗脸,至少过几天都会洗澡(我是每天都必须洗澡的),为什么就不能每隔半年去洗一次牙呢?!牙齿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器官啊! 让大家去洗牙,我个人不可能去挣大家的钱,这都是为大家好啊!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每个人都要洗牙?我每天都有刷牙呀,干嘛要洗牙?听说洗牙还会损伤牙齿,洗完牙后,牙缝还会变大。这不是更容易塞食物了么?那为什么还要洗牙? 最强势的理由: 清除牙石,防治牙周病 洗牙的专业名词叫做“洁治”,是医生用专用的医疗器械将牙齿表面堆积的牙菌斑、牙结石以及色素清除干净的一种专业治疗手段。 我们的牙齿表面存在许多细菌,它们在我们的牙齿表面“安家落户”,发展壮大,形成牙菌斑。牙菌斑在形成之初是可以通过刷牙清除的,但如果没有及时清除干净,牙菌斑就会与唾液中的钙质结合逐渐矿化,变成牙结石。 牙菌斑和牙结石是导致牙周疾病的罪魁祸首,所以一定要定期清除才能够维持牙周健康。 如果不能做到定期洗牙,牙结石就会越积越多,牙周疾病也会越来越重,慢慢就会出现牙龈肿痛、牙齿松动移位,甚至牙齿脱落。我们通常说的“老掉牙”其实就是牙周病发展到晚期的结果。 最国际的理由: 发达国家都把洗牙纳入医保了 有些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中还包括每年2次的免费洗牙,如果做不到的话,第二年就要支付更高的保费,可见洗牙的重要性。 当然,对于中重度牙周病患者来说,洗牙只是第一步治疗,而非治疗的全部内容。 最意外的理由: 对某些牙齿有美白效果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洗牙是为了美容而把牙齿洗白,其实这是一个小小的误区。 首先,洗牙的目的不是为了美白,而是为了治疗和预防牙周疾病。 其次,洗牙并不一定能让牙齿变白。洗牙只能把牙齿表面沉积的色素(烟,茶以及食物等中的色素沉积在牙面上形成的)和牙石清除干净,还牙齿以本来面目。 如果患者的色素和牙石很多,洗牙确实能起到一定美白效果,但如果患者牙齿本身颜色异常,而非外源性色素沉积,洗牙是不能改变牙齿颜色的。就像洗衣服一样,白衣服脏了可以洗白,其他颜色的衣服脏了却不会洗成白色。 最冤屈的理由: 伤牙?其实牙齿比洗牙工具还硬! 很多人认为洗牙对牙齿是有害的,认为洗牙会破坏牙齿表面的釉质,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 牙齿釉质的硬度远大于洗牙的工具,这些器械不会在牙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划痕。如果用高倍显微镜来观察的话,洗牙后的牙齿表面的粗糙度会略有增加。 所以,一般洗牙后都要有一个抛光的环节。经过抛光,即便用显微镜也看不出任何痕迹了。 洗牙的冤屈不止一点点…… 冤屈之一:传染疾病。 真相:正规洗牙不怕! 有人认为洗牙会传染疾病。其实,正规的医疗机构都有严格的消毒灭菌制度,每一套器械都是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后才能使用,所以尽管放心。 冤屈之二:牙齿对冷热更敏感! 真相:正常反应,几天后会消失。 有些人洗完牙后会感觉牙齿酸软,冷热敏感,这是洗牙后很常见的反应。 因为牙结石像一层“盔甲”一样盖在牙齿表面,去除这层“盔甲”后冷热刺激会直接到达牙齿表面,因此会比洗牙前敏感。 不必担心,一般几天之后牙齿就会慢慢适应,这种不适也就消失了。 冤屈之三:会让牙缝变大! 真相:牙石没了,空间大了。 有人感觉洗牙后牙缝变大了。这是因为牙结石去除后局部空间相对变大了,一定要及时清理牙缝以防牙石重新长入。 冤屈之四:会让牙齿松动! 真相:患者患有较重度的牙周炎,本来就松动了! 还有些人洗牙后觉得牙齿松动了。其实是因为这些患者患有较重度的牙周炎,牙齿本已松动,只不过被大量的牙结石箍住了,形成牙齿稳固的假象,洗牙后也就原形毕露了。 但如果不洗牙,牙石越积越多,牙齿最终还是要脱落的。 冤屈之五:洗牙会痛,很可怕! 真相:会有一些不舒服,但不可怕! 洗牙难受吗?这是很多患者都关注的问题。 应该说,洗牙的过程并不舒服,因为牙结石的存在,牙龈往往有炎症,所以在洗牙过程中绝大多数患者会有牙龈出血,而且会伴有轻度牙齿酸痛的感觉。 有些患者会对高频振动的工作头触及牙齿时产生的声音较为敏感,其实这是治疗中的正常反应,不必过于紧张。 洗牙过程中的不适与牙齿和牙周疾病的程度以及个体的敏感度有关,其实只要放松心情,医生操作轻柔规范,洗牙并没有那么可怕。 洗牙后的正确处理方式 第一,洗牙后牙齿会有些冷热敏感,所以洗牙后2-3天之内尽可能避免过冷过热的饮食刺激,这样会减少很多敏感症状。 第二,洗完牙后一定要认真刷牙。因为如果刷牙不彻底的话,牙齿洗得再干净牙结石还是会重新长回来的。 第三,有吸烟、喝茶习惯的患者在洗完牙的1-2周内尽量控制一下吸烟、喝茶的量,否则色素沉积还是很快的。当然,如果能把烟戒掉是再好不过了,毕竟吸烟对身体和牙齿都是有害的。 第四,洗牙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定期洗牙才能维持长期牙周健康。一般建议每半年到1年就要去洗一次牙。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洗牙都有些认识了,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吧,借用一句广告语,牙齿“洗洗更健康”!

章宁波 2019-04-03阅读量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