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垂体功能紊乱 > 检查

垂体功能紊乱检查

垂体功能紊乱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甲状腺功能出现问题?看看是不...

病请描述:一、药物对甲状腺功能产生影响       甲状腺功能异常除由甲状腺疾病引起外,有时候服用某些药物后,也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的异常。甲状腺细胞分泌的激素对人体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熟悉一些常见的干扰甲状腺的药物,是确保用药安全、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药物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影响甲状腺功能:①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②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与载体的结合(或者影响结合蛋白的水平,或者影响甲状腺激素与结合蛋白的亲和力)而影响其血清浓度;③影响靶细胞摄取甲状腺激素或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④直接在靶细胞水平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患者在应用影响甲状腺功能药物的时候,要注意监测甲状腺功能。        二、影响甲状腺功能的常见药物 (一)含碘药物       碘是人体重要的营养元素,为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因而摄入过量的碘,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者甲亢或者甲减)。碘造影剂(ICM)常被用于进行放射学检查,由于对比溶液中碘超过生理浓度,ICM可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胺碘酮作为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其含碘量较高,相当于正常摄入量的20~30倍。研究发现,约15~20%接受胺碘酮治疗的患者出现甲状腺毒症(AIT)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AIH)。 (二)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通常含有较多雌激素,雌激素能够增加肝脏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TBG)的合成。同时,雌激素导致的TBG糖基化可使其代谢清除率减慢、半衰期延长。血浆中TBG可升高,进而导致总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升高。且升高程度与雌激素剂量呈现正相关。此外,避孕药还会消耗甲状腺行使正常功能所需的硒、锌和酪氨酸等营养物质。 (三)糖皮质激素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还可以抑制外周中组织中T4向T3的转化,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减弱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四)干扰素     干扰素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肿瘤,但干扰素治疗可能导致甲状腺炎。干扰素并不都会引发甲亢和甲减,只有当干扰素造成机体甲状腺组织破坏时,才有可能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是目前最受瞩目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之一,但该药在诱导免疫杀伤肿瘤的同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损伤。ICPis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6%~20%。其中,PD-1抑制剂治疗引发甲状腺功能紊乱最为常见。ICPis引起的甲状腺损伤中,甲状腺功能减退多于甲状腺毒症。ICPis相关甲状腺功能紊乱可以是一过性的或永久性的。ICPis相关甲状腺毒症通常是破坏性甲状腺炎导致的,表现为轻度、自限性,多数于数周或数月内恢复正常或转变为甲状腺功能减退。ICPis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半数损伤不可逆,需要终身治疗及随访。 (六)其他      锂剂被广泛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及粒细胞减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其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也有一定影响,其引起的甲状腺异常主要是甲减、甲状腺肿、甲状腺毒症。维甲酸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皮肤疾病,目前有研究显示维甲酸可能和甲状腺炎相关。某些抗癫痫药也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奥氮平,苯巴比妥等。 三、如何正确使用药物      虽然许多药物都可能会对甲状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但是这些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医生要准确掌握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副作用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个体化的治疗及随访方案;患者应遵医嘱系统诊治,如发现不适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医患间,信任是桥梁,沟通是纽带,医患携手才能更好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俞一飞 2025-06-24阅读量73

熬夜、生气与甲状腺:你的健康...

病请描述:熬夜、生气与甲状腺:你的健康正在被双重打击?文 | 费健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专注甲状腺疾病诊疗与科普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甲状腺:身体的“发动机”为何总受伤? 费医生总在跟我的病人说:“熬夜会得甲状腺结节!”“生气多了甲状腺要罢工!”听起来像是危言耸听,但数据却让人心惊——我国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已超50%,功能异常者占15%。作为人体新陈代谢的“发动机”,甲状腺一旦“扯拐”(四川话:出问题),轻则长结节、发炎,重则甲亢、甲减甚至癌变。 今天,我们就从科学角度聊聊:熬夜和生气,是如何对甲状腺双重打击的? 熬夜:甲状腺的“生物钟杀手” 你以为只有你会熬夜追剧、加班?甲状腺也有自己的“生物钟”! 熬夜打乱激素节律:甲状腺激素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控。正常情况下,促甲状腺激素(TSH)白天低、夜晚高。熬夜会扰乱这一规律,导致TSH异常升高,长期刺激可能诱发结节甚至癌变。 褪黑素被“偷走”:熬夜时手机、灯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这种“睡眠激素”不足,不仅让你失眠,还会间接让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 免疫力“误伤”甲状腺:长期缺觉削弱免疫力,免疫细胞可能误将甲状腺当“敌人”,诱发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疾病。 关键结论: 规律性熬夜比偶尔晚睡更伤甲状腺!即使你每天固定凌晨2点睡,TSH和褪黑素仍会异常,风险更高。 夜班人群尤其高危!研究显示,夜班工作者甲状腺结节风险增加88%,甲减风险也显著升高。 生气:甲状腺的“情绪刺客” 甲状腺还有个外号叫“情绪腺”,它和情绪的关系堪称“相爱相杀”: 生气→伤甲状腺:压力大、焦虑时,身体分泌“压力激素”皮质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诱发结节和功能异常。 甲状腺问题→情绪失控:甲亢让人易怒、失眠,甲减则导致抑郁、反应迟钝,形成恶性循环。 女性更易中招:女性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是男性的3-4倍!这与雌激素波动密切相关(比如孕期、更年期)。 情绪管理小贴士: 深呼吸、冥想、运动能快速降低皮质醇水平。 遇到糟心事,试试“10秒法则”:先冷静10秒再开口。 女性经期、产后、更年期要格外关注甲状腺健康,定期检查。 保护甲状腺的6个“自救指南” 结合华西医生、北大三院等权威研究,送你一份实用护甲清单: 规律作息: 固定睡眠时间,成年人保证7小时睡眠。 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卧室保持黑暗(用遮光窗帘)。 饮食均衡: 补镁:多吃绿叶菜、坚果(杏仁、腰果)。 控碘:普通人正常吃碘盐(最好监测一下尿碘),甲亢患者不吃海带、紫菜。 远离刺激物: 戒烟限酒!尼古丁扰乱激素,酒精抑制甲状腺功能。 定期体检: 每年做甲状腺B超和甲功检查(TSH、T3、T4等)。 自查三步法:照镜子看脖子是否变粗、触摸有无肿块、吞咽时肿块是否移动。 科学运动: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但睡前3小时避免剧烈运动。 心态第一: 工作再忙,每天留10分钟做喜欢的事(听歌、撸猫)。 学会说“不”,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 费医生暖心总结 甲状腺疾病不是“突然降临”,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作为外科医生,我见过太多患者一边熬夜赶工,一边抱怨“为什么生病的是我”。其实,身体从不撒谎——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回报你。 记住: 偶尔熬夜不必焦虑,但别让它成为习惯。 生气时想想:“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的甲状腺,值得吗?” 健康不是“挥霍不完的余额”,而是需要精心管理的“账户”。 愿每个人都能与甲状腺“和平共处”,毕竟——好好睡觉,就是在赚钱;心态平和,就是在续命!  

费健 2025-05-14阅读量342

垂体瘤早期容易误诊,危害不容...

病请描述:  大众都知道糖尿病、甲亢是内分泌科最常见的疾病,却很少知道垂体和内分泌有密切相关。正常垂体分泌很多激素,当垂体被瘤压迫时,垂体的某些激素分泌减少,也可出现相应的内分泌激素缺乏的症状,某些激素过多或者另外的激素缺乏,就导致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身体多个系统出现紊乱,垂体瘤也压迫周围神经出现一些压迫症状,例如出现头痛,或对周围视神经产生压迫,导致失明、眼痛、视野缺损,甚至可出现失明、脑积水、下丘脑功能障碍等。   在临床上大致将垂体瘤分为两大类,即有分泌功能性腺瘤和无分泌功能性腺瘤,典型的有分泌功能的腺瘤有以下几种:   1、生长激素型腺瘤。此种类型的腺瘤若在儿童期出现,则表现为巨人症。在成人,肢端肥大症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最常见的症状,具体表现为面容宽大,下颌突出,手足肥厚粗大,指、趾变粗等。   2、催乳素型腺瘤。这是最常见的有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此型临床上以女性患者为多,发病时多表现为月经不调、闭经、不孕、溢乳等。因此,已婚妇女长期月经不调甚至闭经不育者,除要去妇产科就诊外,到内分泌科和神经外科进行全面的检查也很有必要。   3、促皮质激素型腺瘤。这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垂体腺瘤。其临床特点是脂肪大量堆积在面部和胸腹部及臀部,而四肢相对瘦小。该症状是垂体过度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全身脂肪代谢紊乱和分布异常引起的。   此外,还有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这两种肿瘤较少见。另外一大类无分泌功能性腺瘤约占25%。这一大类肿瘤临床上早期没有或只有轻度的内分泌失调的症状,男性表现为性欲减退或阳痿早泄,女性表现为不明显的月经紊乱,等等。垂体瘤患者的早期症状往往轻微,容易漏诊,故当出现上述征象时应速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垂体是位于人体脑组织中的一个小小的腺体,大概也就一颗花生米大。不过,可千万别小看它,因为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大多离不开垂体的正常工作。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泌乳素等,并且通过分泌这些激素来调控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   由于垂体生长在脑组织的底部中央,周围密布着许多非常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如视神经、脑底动脉等,因此一旦长出瘤子,其临床表现也复杂多变。垂体瘤又称垂体腺瘤,它是一种内分泌系统肿瘤,大多属于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通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多在30岁~60岁之间,女性较多见。一旦确诊垂体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患者首诊的科室也会相对分散,最常见的就诊科室为内分泌科、神经外科、妇科、生殖、眼科、皮肤科、骨科、男科等。在某些基层和专科医院,由于缺乏垂体瘤综合治疗的中心,患者往往辗转多个科室,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从而贻误了病情,给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

赵天智 2024-07-16阅读量1668

B超没有多囊,也可能是多囊卵...

病请描述:       今天在门诊碰到一个非常焦虑和疑惑的病人,带着厚厚的一叠病历,一坐下来,就开始诉说她这几年就医的艰辛历程。她说:我至今看了3年病,换了好几家医院,十几个医生,西医中医都看过了,做B超有时候有多囊卵巢,有时候又没有多囊卵巢,有的医生说我患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的医生说不是…… 那我到底是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还是患了什么疑难杂症? 她的具体病情是这样的:她姓赵,今年26岁,三年前开始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月经经常往后推迟,有时候40天来一次,最多半年才来一次。身体也开始超重和发胖,同时面部和背部经常出现痘痘(痤疮)的现象,胳膊和下肢等体毛加重。赵女士前后曾在多家医院就诊。第一次就诊时做了抽血和B超等检查,血提示睾酮(T)偏高,B超提示双侧卵巢见十余个小卵泡(多囊卵巢),医生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开了3个月达英35(一种口服避孕药),每月口服21天,服药期间,月经会每个月按时来。赵女士很是高兴,以为病治好了,随后没有再继续口服达英35,但之后月经又开始慢慢紊乱,经常推迟和不来。 赵女士开始怀疑西医的诊断和治疗,于是转看中医门诊,B超检查正常,没有多囊表现,血睾酮也正常,医生说你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因为B超和血都是正常的。于是给予中药汤剂等调经治疗,吃了半年中药,同样的现象是服药期间,月经会每个月按时来,药一停,月经又开始不来了。   很苦恼的赵女士换了家医院,又开始看西医门诊。行B超检查后,又发现双侧卵巢见十余个小卵泡,B超提示多囊卵巢,医生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建议口服黄体酮治疗。转眼半年过去了,同样的情况,吃药月经就每月按时来,不吃就开始推迟和不来。   心灰意冷、充满困惑和疑虑的赵女士听病友介绍,今天专程来看我的门诊!听了她的漫长就医历程、翻阅了她厚厚的B超单和检查单,我安慰她道:不要急,你好久没做B超检查了,今天先复查一次B超和血内分泌看一下。B超结果出来了:双侧6-7个小卵泡,没有多囊;血睾酮值也正常。赵女士一脸无奈地说:洪医生,我到底是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啊?如果不是,我到底是什么疾病呢?我的月经还能恢复正常么?   我坚定地说:你应该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她吃惊地说:我血睾酮不高,B超也没有多囊卵巢,怎么还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呢? 我说:不要急,你听我慢慢给你解释。按照国际上目前比较公认的2003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鹿特丹诊断标准,你是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的。PCOS的诊断标准是: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2.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3.超声见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4.上述3条中符合任意2条,并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我继续解释道:因为你月经周期大于35天,所以符合第1条;第2条也符合,因为你虽然血睾酮不高,但你有明显的多毛、痤疮表现,这是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你第3条不符合,因为今天B超没有提示卵巢多囊性改变。但你3条中已经符合了2条,所以已经是疑似多囊卵巢综合征了,下一步再排除一下其它高雄激素病因,你就可以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了!听到这里,赵女士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啊!原来B超下没有多囊卵巢,也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啊!困惑了我几年的疑团,今天终于解开和明白了!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种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以及多囊卵巢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PCOS在青春期及育龄妇女中发生率较高,约为5%~10%,无排卵性不孕妇女中约为75%,多毛妇女中可高达85%以上。   一、病因及危害:PCOS很早就被人们认识,但关于其发病病因、发病机制等许多问题至今不是十分清楚,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肾上腺功能初现亢进、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受人类饮食、生活习惯改变、肥胖等因素的影响,PCO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近期危害有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易并发子宫内膜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远期并发症。    二、PCOS的临床表现: 1.月经失调:月经稀发或闭经。2.不孕。3.多毛、痤疮:面部、乳周、下腹部多毛,腋毛、阴毛等增多、增粗,呈男性型(阴毛呈菱形分布)倾向;痤疮主要分布在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4.肥胖:40~60%患者伴有肥胖。5.内分泌改变: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异常:FSH↓、 LH↑、LH/FSH≥2~3;高雄激素血症:睾酮(T)↑ 、雄烯二酮 (A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雌酮 (E1)↑,雌二醇(E2)升高或正常,E1/E2≥1。泌乳素(RPL):10~30%患者PRL轻度升高。6.卵巢改变:卵巢增大,B超检查可见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                   图1:肥胖       图2:痤疮                   图3:多毛       图4:多囊卵巢-腹腔镜下表现                     图5:多囊卵巢-超声下表现               三、PCOS的治疗:   1. 一般治疗: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多运动,戒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超重和肥胖者需要降低体重。减肥和控制体重主要靠节食,平时多吃素,晚饭少吃或不吃,不吃油炸、巧克力、大鱼大肉等垃圾食品。多喝白开水,不喝饮料,不吃零食。   2. 调整月经周期:PCOS要靠药物调整月经周期,保护子宫内膜,防止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和癌变等。可以采用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口服避孕药(达英35、优思明、妈富隆等)。   3. 多毛、痤疮及高雄激素治疗:药物有达英35、优思明、螺内酯、地塞米松等。   4. 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和运动有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可以配合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等药物。   5. 有生育要求者,需要促排卵:PCOS因为是卵泡不生长或稀发排卵,一般很难自然怀孕。如果有生育要求,需要采用克罗米芬、来曲唑、尿促性腺素(HMG)等药物进行促排卵,帮助卵泡生长和成熟,从而达到怀孕的目的。药物促排效果不良者,可以选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或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   (了解更多知识,请关注wx公众zhong号:洪岭医生,或抖音:D_linghong789) 

洪岭 2024-06-28阅读量2.6万

垂体功能紊乱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5.0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3.4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