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结节 > 检查

结节检查

结节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熬夜、生气与甲状腺:你的健康...

病请描述:熬夜、生气与甲状腺:你的健康正在被双重打击?文 | 费健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专注甲状腺疾病诊疗与科普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甲状腺:身体的“发动机”为何总受伤? 费医生总在跟我的病人说:“熬夜会得甲状腺结节!”“生气多了甲状腺要罢工!”听起来像是危言耸听,但数据却让人心惊——我国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已超50%,功能异常者占15%。作为人体新陈代谢的“发动机”,甲状腺一旦“扯拐”(四川话:出问题),轻则长结节、发炎,重则甲亢、甲减甚至癌变。 今天,我们就从科学角度聊聊:熬夜和生气,是如何对甲状腺双重打击的? 熬夜:甲状腺的“生物钟杀手” 你以为只有你会熬夜追剧、加班?甲状腺也有自己的“生物钟”! 熬夜打乱激素节律:甲状腺激素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控。正常情况下,促甲状腺激素(TSH)白天低、夜晚高。熬夜会扰乱这一规律,导致TSH异常升高,长期刺激可能诱发结节甚至癌变。 褪黑素被“偷走”:熬夜时手机、灯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这种“睡眠激素”不足,不仅让你失眠,还会间接让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 免疫力“误伤”甲状腺:长期缺觉削弱免疫力,免疫细胞可能误将甲状腺当“敌人”,诱发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疾病。 关键结论: 规律性熬夜比偶尔晚睡更伤甲状腺!即使你每天固定凌晨2点睡,TSH和褪黑素仍会异常,风险更高。 夜班人群尤其高危!研究显示,夜班工作者甲状腺结节风险增加88%,甲减风险也显著升高。 生气:甲状腺的“情绪刺客” 甲状腺还有个外号叫“情绪腺”,它和情绪的关系堪称“相爱相杀”: 生气→伤甲状腺:压力大、焦虑时,身体分泌“压力激素”皮质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诱发结节和功能异常。 甲状腺问题→情绪失控:甲亢让人易怒、失眠,甲减则导致抑郁、反应迟钝,形成恶性循环。 女性更易中招:女性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是男性的3-4倍!这与雌激素波动密切相关(比如孕期、更年期)。 情绪管理小贴士: 深呼吸、冥想、运动能快速降低皮质醇水平。 遇到糟心事,试试“10秒法则”:先冷静10秒再开口。 女性经期、产后、更年期要格外关注甲状腺健康,定期检查。 保护甲状腺的6个“自救指南” 结合华西医生、北大三院等权威研究,送你一份实用护甲清单: 规律作息: 固定睡眠时间,成年人保证7小时睡眠。 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卧室保持黑暗(用遮光窗帘)。 饮食均衡: 补镁:多吃绿叶菜、坚果(杏仁、腰果)。 控碘:普通人正常吃碘盐(最好监测一下尿碘),甲亢患者不吃海带、紫菜。 远离刺激物: 戒烟限酒!尼古丁扰乱激素,酒精抑制甲状腺功能。 定期体检: 每年做甲状腺B超和甲功检查(TSH、T3、T4等)。 自查三步法:照镜子看脖子是否变粗、触摸有无肿块、吞咽时肿块是否移动。 科学运动: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但睡前3小时避免剧烈运动。 心态第一: 工作再忙,每天留10分钟做喜欢的事(听歌、撸猫)。 学会说“不”,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 费医生暖心总结 甲状腺疾病不是“突然降临”,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作为外科医生,我见过太多患者一边熬夜赶工,一边抱怨“为什么生病的是我”。其实,身体从不撒谎——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回报你。 记住: 偶尔熬夜不必焦虑,但别让它成为习惯。 生气时想想:“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的甲状腺,值得吗?” 健康不是“挥霍不完的余额”,而是需要精心管理的“账户”。 愿每个人都能与甲状腺“和平共处”,毕竟——好好睡觉,就是在赚钱;心态平和,就是在续命!  

费健 2025-05-14阅读量11

甲状腺结节到底要不要穿刺?看...

病请描述:甲状腺结节到底要不要穿刺?看看韩国指南怎么说?——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为您解读 作者: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深耕甲状腺疾病手术与微创消融治疗,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全网粉丝超百万,线上帮助10万+患者答疑解惑。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最近很多粉丝问我:“甲状腺结节到底要不要穿刺?”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关键要看结节的风险等级!在亚洲,韩国比中国早大约10年进入甲状腺结节爆发期,今天我就带大家看看国际上最权威的指南之一——韩国2021版TIRADS(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用最通俗的话告诉你:什么样的结节需要警惕,什么时候该做穿刺活检。 先划重点!这些情况要警惕 1️⃣ 结节长得“不老实” 形状:像竖立的鸡蛋(高大于宽)。 边缘:像锯齿或毛刺,边界模糊。 内部结构:实性为主(囊性部分≤50%)。 2️⃣ 回声特别低超声下显影比颈部肌肉还暗,恶性风险飙升。 3️⃣ 有可疑钙化微小的点状钙化(像撒了盐)可能提示癌变。 4️⃣ 淋巴结异常颈部淋巴结出现囊性变、钙化或异常血流,可能是转移信号。 穿刺活检的“金标准” 根据韩国2021版指南,是否穿刺主要看两点:结节大小+风险等级。 🔍 风险等级分类(K-TIRADS) 5类(高危):>1厘米建议穿刺。 4类(中危):1~1.5厘米需结合其他因素(如位置、患者年龄)决定。 3类(低危):>2厘米才考虑穿刺。 2类(良性):基本不用管,定期复查即可。 ⚠️ 特殊情况下,再小也要穿刺!比如有家族史、青少年时期放射线接触史,情绪容易焦虑,结节紧贴气管、喉返神经,或已怀疑淋巴结转移,哪怕只有0.5厘米也可能需要活检。 超声检查有多重要? 超声是甲状腺结节的“第一道安检门”!它能看清结节的细节: 实性还是囊性:实性成分越多,风险越高。 血流信号:杂乱的血流可能是“危险信号”。 弹性成像:硬的结节更可能是癌(像捏不动的橡皮)。 韩国指南特别强调:超声报告一定要找经验丰富的医生看!因为不同医生对“边缘不规则”“微钙化”的判断可能有差异。 穿刺后怎么办? 良性:安心随访,1~2年复查一次。 不确定:6~12个月再复查,或做基因检测辅助判断。 恶性:别慌!多数甲状腺癌生长缓慢,手术或微创消融都能解决问题。 费主任的暖心建议 别被结节吓倒:95%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定期复查比瞎猜更重要。 选对检查方式:超声是首选,CT/MRI只在特殊情况下用。 理性看待穿刺:它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并非所有结节都需要。 推荐理由本文基于国际权威指南,结合费健主任30年临床经验,用最接地气的语言解答“甲状腺结节要不要穿刺”的困惑。科学严谨,但不说教;专业可靠,但不说术语。关注健康,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 参考资料韩国甲状腺放射学会(KSThR)《2021版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K-TIRADS)》。 我是费健,关注我,带你避开健康路上的“坑”! 🌟  

费健 2025-05-14阅读量6

【甲状腺癌分期全解析】早发现...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分期全解析】早发现早治疗,健康不“掉队”! 文章出处: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费健医生原创,结合30年临床经验与相关诊疗规范撰写。作者介绍:费健教授,深耕甲状腺疾病领域30余年,擅长外科手术与微创消融治疗,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多项殊荣,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为超10万患者提供专业咨询。推荐理由:用最通俗的语言,讲最硬核的医学知识!读完这篇,你将对甲状腺癌的分期、治疗和预防豁然开朗! 一、甲状腺癌:年轻女性更需警惕! 你知道吗?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偏爱”20-40岁的女性!但别慌,90%的甲状腺癌属于“温和派”,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超90%! 高危人群自查清单(快看看你是否中招?): 女性,尤其是中青年; 童年有头颈部辐射暴露史(如放疗、X光频繁检查); 家族中有甲状腺癌病史; 长期有甲状腺结节或慢性炎症。 👉 划重点: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甲状腺超声检查,简单无痛,却能救命! 二、甲状腺癌分4类,性格大不同! 甲状腺癌家族有4位“成员”,脾气好坏差异大: 乳头状癌(PTC):占90%!像“慢性子”,生长慢、转移少,手术切除后生存率超高; 滤泡状癌(FTC):和乳头状癌是“兄弟”,同样好对付; 髓样癌(MTC):占5%,可能遗传,需警惕淋巴结转移; 未分化癌(ATC):罕见但“凶残”,进展极快,发现时多为晚期。 一句话总结:前两类是“乖宝宝”,后两类是“坏小子”,定期体检才能早揪出它们! 三、分期决定命运!TNM系统是关键 医生口中的“早期”“晚期”,其实对应国际通用的TNM分期: T(Tumor):肿瘤大小和侵犯范围; N(Node):淋巴结是否转移; M(Metastasis):有无肺、骨等远处转移。 分期背后的“年龄玄机”(记住两个年龄坎!): 55岁以下:即使有肺转移,也算Ⅱ期,积极治疗预后佳; 55岁以上:若肿瘤侵犯气管、食管或远处转移,直接划入Ⅲ/Ⅳ期,需综合治疗。 举个栗子🌰: 小美(30岁):肿瘤2cm,无转移 → Ⅰ期,手术切除即可; 王阿姨(60岁):肿瘤3cm,侵犯气管 → Ⅲ期,术后需结合放疗或碘131治疗。 四、超声报告上的TI-RADS分级,你看懂了吗?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别慌!超声报告上的TI-RADS分级会告诉你风险: 1-2级:良性,每年复查; 3级:恶性风险≤3%,半年查一次; 4级:分4a、4b、4c,风险3%-90%,需穿刺活检; 5级:>90%是癌,尽快手术! 贴心提示:即便查出4级结节,也有可能是虚惊一场!穿刺活检才是“金标准”。 五、治疗策略:精准打击,不留后患 分化型癌(乳头状/滤泡状): Ⅰ-Ⅱ期:手术切除,多数无需放化疗; Ⅲ-Ⅳ期:手术+碘131治疗,清除残余癌细胞。 髓样癌:手术为主,若淋巴结转移需扩大清扫; 未分化癌:治疗棘手,以放疗、靶向药等综合手段延缓进展。 费健教授的小贴士: 术后需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药,既能替代功能,又能抑制复发; 保持乐观心态,甲状腺癌的10年生存率超90%,别被“癌”字吓倒! 六、预防胜于治疗!记住这3招 每年一次超声检查,尤其高危人群; 远离辐射,儿童尽量避免颈部CT; 控制碘摄入,适量吃海带、紫菜,不缺不补! 最后的话:甲状腺癌不可怕,怕的是忽视和拖延!我是费健医生,希望这篇科普能成为你的“健康护身符”。如果有结节或确诊,别焦虑,及时就医,我们陪你一起打赢这场健康保卫战! (本文参考《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及AJCC第8版分期标准,科学审核:费健教授团队) ✨ 你的健康,我们全程守护! ✨  

费健 2025-05-14阅读量9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别慌,科...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别慌,科学应对是关键——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的贴心科普 大家好,我是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的费健医生。从医30多年来,我既做外科手术,也做微创消融,见过太多朋友因“甲状腺癌”四个字陷入焦虑。今天,我想用最轻松的语言和大家聊聊甲状腺癌的“小秘密”,特别是大家最担心的淋巴结转移问题。 一、甲状腺癌:懒癌不可怕,但别忽视它的“社交能力” 甲状腺癌被称为“懒癌”,因为多数类型(如乳头状癌)进展慢、预后好。但它的“社交能力”很强,喜欢和淋巴结“交朋友”。据统计,20%~90%的甲状腺癌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尤其是中央区(VI区)淋巴结。 关键知识点: 甲状腺癌类型:乳头状癌(90%以上)、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罕见但凶险)。 转移规律:像水流一样,先到中央区(气管旁),再到侧颈区(III、IV区为主)。 年龄影响:年轻人更易转移,但55岁以下患者即使转移也多为早期。 二、淋巴结转移=晚期?误区! 很多朋友看到“淋巴结转移”就腿软,其实这是误区!甲状腺癌的分期主要看年龄和远处转移: <55岁:只要没肺、骨转移,都是Ⅰ期! ≥55岁:若肿瘤未侵犯气管、喉返神经等,仍可能是早期。 淋巴结转移的意义: 提示复发风险,需更密切随访。 影响手术范围,但≠必须放化疗。 多数患者术后通过碘131治疗和药物控制即可。 三、精准诊断:超声是“火眼金睛”,但别全靠它 超声是甲状腺检查的“首选武器”,能发现小至5mm的结节,还能通过以下特征预警转移: 可疑淋巴结:变圆、钙化、囊变、血流紊乱。 原发灶高危信号:侵犯被膜、位于腺体上极、微钙化。 但要注意: 超声可能漏诊微小转移,需结合CT/MRI。 中央区淋巴结易误判,经验丰富的医生更靠谱! 四、治疗策略:手术不是“一刀切” 手术原则: 中央区淋巴结:即使术前没发现转移,多数建议清扫(防二次手术难度飙升)。 侧颈区淋巴结:仅清扫明确转移的区域,避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微创消融:适用于低危小结节,但对转移淋巴结仍需谨慎。 术后管理: 低危患者:定期复查甲状腺球蛋白(Tg)即可。 中高危患者:碘131治疗+药物抑制TSH,把复发风险压到最低。 五、费医生的健康提醒 定期体检:女性尤其要重视!甲状腺超声+颈部淋巴结检查,每年一次。 警惕信号:颈部无痛肿块、声音嘶哑、吞咽不适,及时就医。 别怕穿刺:细针穿刺(FNA)是确诊金标准,安全可靠。 心态第一:甲状腺癌治愈率高,过度焦虑反而伤身! 推荐理由作为深耕甲状腺领域30年的外科医生,我深知患者对“转移”二字的恐惧。但医学的进步早已让甲状腺癌成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无论是手术刀还是消融针,目标都是:用最小代价换最长生存、最优生活质量。 作者简介费健 | 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年手术量超千台,擅长手术切除和微创消融的精准选择 全网粉丝超100万,坚持“让医学回归温暖”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甲状腺癌不可怕,科学应对是关键;定期检查早发现,健康生活笑开颜! (本文综合权威文献与临床经验,个体化诊疗请咨询专科医生)  

费健 2025-05-14阅读量5

结节检查相关医生 更多>

甲状腺结节在成年人群中相当普遍,2010年的中国十城市居民甲状腺疾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一般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达18.6%。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恶性结节仅占甲状腺结节的5%左右。甲状腺结节诊治的关键是鉴别良、恶性。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常常是通过体检或自身触摸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当结节压迫周围组织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声音嘶哑、憋气、吞咽困难等。建议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患者首先就诊于内分泌科的甲状腺结节专病,通过规范的诊断,首先判定结节的性质,进行详细评估后拟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特色技术: 细针穿刺组织BRAF基因突变检测 良性巨大结节射频消融术 优势: 中山医院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多学科团队,目前针对甲状腺结节的所有诊疗手段均常规开展,包括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细针穿刺、粗针穿刺、穿刺组织BRAF基因突变检测、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术及甲状腺癌根治术等。 治疗团队: 本专病整合了我院内分泌科,超声诊断科,普外科,介入科、检验科及病理科的团队,本科室团队核心成员包括陆志强主任医师、凌雁副主任医师等。
对肺部结节和肿瘤有磁导航、外周超声检查和消融治疗
呼吸内科 对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肺部感染、慢阻肺、哮喘、肺心病、呼衰、气胸、胸腔积液、咯血、肺癌、肺间质变等)的诊断治疗和此类危重病人的抢救有丰富的经验,常规开展纤维支气管镜相关检查治疗(如纤支镜下活检、灌洗、电透下肺活检、异物钳取等工作)。开展无创、有创机械通气、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开展经皮肺穿刺与胸膜活检等工作,参与(五官科为主)睡眠呼吸暂停监测(CPAP)治疗、哮喘脱敏治疗、并在兄弟科室协助下进行肺癌、咯血病人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气道支架植入、治疗等工作。年床位使用率113%左右。较好的完成了南京医科大学临床授课任务与相关带教见习、实习工作,参与社区医疗工作与保健、专科疾病防治咨询等工作任务。科室联系电话:62362026。
评分:9.1
问诊量:124
呼吸病诊疗,尤其是肺结节人工智能诊断,早期肺癌诊断和精准评估,肺癌精准治疗和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呼吸衰竭诊疗,高原旅游保健。白春学教授特需专家诊疗:肺结节诊治小贴士一、门诊:(1)周一上午线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特需门诊;(2)周二上午线上、下: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上海康新公路4358号)。可做人工智能(AI)分析,最好携带刻录好的DICOM格式薄层CT光盘或U盘:对于复诊者(SIMC复诊和中山医院白教授初诊推荐做AI诊断的患者)均半价收费。(扫描下载各医院APP,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二、诊断为“肺部结节”后,怎么办?将白春学教授牵头制定的中国共识和亚太指南,融入5A流程和PNapp 5A,供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各分中心专家参考,提出诊疗意见,科学管理肺结节,发挥“名医治未病,大医惠众生”作用。三、接受特色“肺结节PNapp流程”,完善智能诊疗和科学管理即在门诊就诊后,扫描PNapp 5A二维码(上往下数第三个):输入相关基本信息。 四、其后由PNapp 5A智能辅助诊疗流程1A(询问病史):录入吸烟史、肿瘤家族史、职业粉尘接触史和慢阻肺病史等。2A(检查评估):应用影像学评估肺结节外观、内涵、良恶性特点和随访变化。3A(建议):提出鉴别诊断建议,完善肿瘤标志物、真菌和结核等常规检查,以及AI、CAC(循环异常细胞)、新组合自抗体和PET等个体化检查,供患者或家属选择。4A(安排):依据检查结果,参考共识指南选择相应活检、抗生素治疗或者安排随访。肺结节>10mm仍不能确诊时,应请有经验专家或由联盟安排会诊。5A(术后管理):根据病理结果和分期、常规术后管理。也可应用AI、CAC、表冠遗传等个体化技术辅助,制定个体化防止复发和控制转移方案。五、根据PNapp 5A辅助流程提出诊疗意见 (一)选择诊疗方案1、非手术活检:( )支气管镜+TBLB取病理组织活检;( )经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取病理组织活检;( )外周超声结合中央超声支气管镜,取病理组织及淋巴结活检。 2、手术活检:( )胸腔镜非手术活检兼做治疗;( )开胸手术。(二)未确诊者随访方案( ) 3-6个月;( ) 6个月;( ) 6-12个月;( ) 12个月。(三)手术后管理( )一般随访( )个体化管理 六、生活当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1.戒烟和避免被动吸烟; 3.提高免疫功能; 2.避免雾霾,中重度污染时,出门戴防护口罩;4.密切配合随访。 七、如何就诊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和白教授工作站团队?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已建立800家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参考文献: [1] 白春学教授牵头,作为第一兼通讯作者于2014年联合亚太呼吸和影像学专家,制定并在CHEST杂志发表亚太肺结节评估指南: Bai CX, Choi CM, Chu CM, et al. Evaluation of Pulmonary Nodules: Clinical Practice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Asia. Chest. 2016 Oct;150 (4): 877-893.[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白春学教授牵头,作为通讯作者).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2018年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41(10): 763-771.[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白春学教授牵头,作为通讯作者).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早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草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4, 37(3):172-176.[4] 白春学. 肺癌预测和诊断技术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及展望. 国际呼吸杂志. 2019, 39(9): 641-648[5] 白春学:肺癌的早期筛查与管理-解决中国肺癌二高一低的利器. 国际呼吸杂志,2019,39(21):1601-1602.[6] 白春学教授牵头,作为通讯作者制定:肺癌筛查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国际呼吸杂志,2019,39(21):1604-1615.[7] 白春学教授参与编审:肺结节,百度健康医典。

结节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20.4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3.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