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肝破裂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主要的护理要点: 生命体征监测 - 一般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每15 - 30分钟记录一次,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异常等情况。 - 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持续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来评估。同时,定时检查瞳孔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射,每30分钟 - 1小时一次。意识障碍加深或瞳孔变化可能提示颅内再出血或脑疝等严重情况。 呼吸道护理 - 保持气道通畅:患者术后可能因意识不清、咳嗽反射减弱等因素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多。应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可通过翻身、拍背、吸痰等方式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呼吸道感染。 - 氧疗管理: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况,给予适当的氧疗。一般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要做好呼吸机的管理和护理。 引流管护理 - 颅脑引流管:若患者术后放置了脑室引流管或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或脱落。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若引流液为血性且量突然增多,可能提示颅内再出血。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和无菌性,每日更换引流装置,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肝脏引流管:肝脏手术后常放置腹腔引流管,用于引出腹腔内的渗出液、胆汁等。同样要注意固定和观察,正常引流液为淡血性或淡黄色液体。若引流液出现胆汁样液体,可能提示胆瘘;若引流液为大量鲜血,可能提示肝脏出血。记录引流液量,一般24小时引流量少于10 - 20ml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伤口护理 - 颅脑伤口:观察头部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若发现伤口有红肿、压痛或有脓性分泌物,可能提示伤口感染,要及时处理。 - 肝脏伤口:注意观察腹部伤口情况,有无腹胀、腹痛加剧等腹膜炎表现。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避免腹压增加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 并发症预防 - 感染预防: - 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加强病房的空气消毒,严格控制探视人员,预防肺部感染。 - 颅内感染:对于颅脑引流管的护理要严格无菌,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发热、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的症状。 - 腹腔感染:观察患者的体温、腹痛、腹部体征等变化,保持腹腔引流的通畅,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腹腔感染。 - 预防应激性溃疡: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观察患者有无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长期卧床,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可使用间歇性气压装置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但要注意出血风险,尤其是颅脑损伤患者。 营养支持 - 肠内营养:在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尽早开始肠内营养。通过鼻饲或空肠营养管给予营养液,开始时缓慢输注,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等不耐受情况。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 - 肠外营养:对于胃肠功能尚未恢复或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可采用肠外营养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注意营养液的配制和输注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康复护理 - 肢体功能锻炼:对于颅脑损伤后存在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如按摩、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 认知和语言康复:对于有认知障碍或语言障碍的患者,可安排康复治疗师进行认知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谢高山 2024-11-04阅读量2616
病请描述: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发生肢端缺血,并引发神经病变和感染,进而导致足部疾患,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相关的研究发现,该并发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的发生率超过了8%,对其预后及生活均造成极大影响。 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 1.代谢控制不佳 在糖尿病的影响下,患者机体均存在蛋白质、脂肪、糖代谢紊乱,进而损伤体液的免疫功能以及细胞的免疫功能,致使足部感染的发生几率更高。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在平时的饮食中并没有控制意识,部分患者则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给予了过分控制,认为进食逐渐变少,甚至会出现厌食,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此外,不规则的用药也会使血糖控制不佳,并加重代谢紊乱。 2.长期的糖尿病病史 如果糖尿病病史达到了5-10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就会增高。 3.血糖控制的程度不佳 包括患者对于平时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控制。患者如果长期的高糖、高热量饮食,活动量较小,甚至吸烟、喝酒,包括睡眠不规律,这样都会增加糖尿病溃疡的风险。 4.对局部的足部护理不佳以及足溃疡的既往史 如果对足部皮肤的干裂,没有及时的补充油脂,指甲的增厚,过于长的指甲没有及时修剪,也可以增加糖尿病足溃疡的风险。穿鞋也很重要,如果穿过硬的皮鞋或者是一些橡胶鞋,磨破足部的概率会增加,进而增加糖尿病足溃疡的风险。 5.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的症状(如,足的麻木、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和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引起的腓肠肌疼痛或发凉)也会引起糖尿病足。 神经病变的体征(足发热、皮肤不出汗、肌肉萎缩、鹰爪样趾、压力点的皮肤增厚、脉搏很好,血液充盈良好)和周围血管病变的体征(足发凉、皮肤发亮变薄、脉搏消失和皮下组织萎缩)。 6.其他 其它的一些因素,包括药物的控制,如果患者能够及时的依照医生的建议服药,定期复查血糖,糖尿病足溃疡的风险就会降低;如果患者不能按照医生的要求规律服药,没有定期的去门诊复查监测血糖,血糖控制出现升高过高的这种情况,长期持续的高血糖,会增加糖尿病足的风险。 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要养成天天检查足部的习惯,检查内容包括足部皮肤是否有水疱、擦伤、裂口、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皮肤的色泽如何,如果皮肤温度降低,皮肤颜色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则提示局部缺血,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死。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健共体慢病管理中心 2022-01-16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发生肢端缺血,并引发神经病变和感染,进而导致足部疾患,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相关的研究发现,该并发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的发生率超过了8%,对其预后及生活均造成极大影响。 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 1.代谢控制不佳 在糖尿病的影响下,患者机体均存在蛋白质、脂肪、糖代谢紊乱,进而损伤体液的免疫功能以及细胞的免疫功能,致使足部感染的发生几率更高。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在平时的饮食中并没有控制意识,部分患者则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给予了过分控制,认为进食逐渐变少,甚至会出现厌食,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此外,不规则的用药也会使血糖控制不佳,并加重代谢紊乱。 2.长期的糖尿病病史 如果糖尿病病史达到了5-10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就会增高。 3.血糖控制的程度不佳 包括患者对于平时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控制。患者如果长期的高糖、高热量饮食,活动量较小,甚至吸烟、喝酒,包括睡眠不规律,这样都会增加糖尿病溃疡的风险。 4.对局部的足部护理不佳以及足溃疡的既往史 如果对足部皮肤的干裂,没有及时的补充油脂,指甲的增厚,过于长的指甲没有及时修剪,也可以增加糖尿病足溃疡的风险。穿鞋也很重要,如果穿过硬的皮鞋或者是一些橡胶鞋,磨破足部的概率会增加,进而增加糖尿病足溃疡的风险。 5.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的症状(如,足的麻木、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和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引起的腓肠肌疼痛或发凉)也会引起糖尿病足。 神经病变的体征(足发热、皮肤不出汗、肌肉萎缩、鹰爪样趾、压力点的皮肤增厚、脉搏很好,血液充盈良好)和周围血管病变的体征(足发凉、皮肤发亮变薄、脉搏消失和皮下组织萎缩)。 6.其他 其它的一些因素,包括药物的控制,如果患者能够及时的依照医生的建议服药,定期复查血糖,糖尿病足溃疡的风险就会降低;如果患者不能按照医生的要求规律服药,没有定期的去门诊复查监测血糖,血糖控制出现升高过高的这种情况,长期持续的高血糖,会增加糖尿病足的风险。 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要养成天天检查足部的习惯,检查内容包括足部皮肤是否有水疱、擦伤、裂口、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皮肤的色泽如何,如果皮肤温度降低,皮肤颜色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则提示局部缺血,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死。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健共体慢病管理中心 2022-01-16阅读量9857
病请描述: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发生肢端缺血,并引发神经病变和感染,进而导致足部疾患,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相关的研究发现,该并发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的发生率超过了8%,对其预后及生活均造成极大影响。 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 1.代谢控制不佳 在糖尿病的影响下,患者机体均存在蛋白质、脂肪、糖代谢紊乱,进而损伤体液的免疫功能以及细胞的免疫功能,致使足部感染的发生几率更高。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在平时的饮食中并没有控制意识,部分患者则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给予了过分控制,认为进食逐渐变少,甚至会出现厌食,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此外,不规则的用药也会使血糖控制不佳,并加重代谢紊乱。 2.长期的糖尿病病史 如果糖尿病病史达到了5-10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就会增高。 3.血糖控制的程度不佳 包括患者对于平时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控制。患者如果长期的高糖、高热量饮食,活动量较小,甚至吸烟、喝酒,包括睡眠不规律,这样都会增加糖尿病溃疡的风险。 4.对局部的足部护理不佳以及足溃疡的既往史 如果对足部皮肤的干裂,没有及时的补充油脂,指甲的增厚,过于长的指甲没有及时修剪,也可以增加糖尿病足溃疡的风险。穿鞋也很重要,如果穿过硬的皮鞋或者是一些橡胶鞋,磨破足部的概率会增加,进而增加糖尿病足溃疡的风险。 5.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的症状(如,足的麻木、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和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引起的腓肠肌疼痛或发凉)也会引起糖尿病足。 神经病变的体征(足发热、皮肤不出汗、肌肉萎缩、鹰爪样趾、压力点的皮肤增厚、脉搏很好,血液充盈良好)和周围血管病变的体征(足发凉、皮肤发亮变薄、脉搏消失和皮下组织萎缩)。 6.其他 其它的一些因素,包括药物的控制,如果患者能够及时的依照医生的建议服药,定期复查血糖,糖尿病足溃疡的风险就会降低;如果患者不能按照医生的要求规律服药,没有定期的去门诊复查监测血糖,血糖控制出现升高过高的这种情况,长期持续的高血糖,会增加糖尿病足的风险。 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要养成天天检查足部的习惯,检查内容包括足部皮肤是否有水疱、擦伤、裂口、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皮肤的色泽如何,如果皮肤温度降低,皮肤颜色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则提示局部缺血,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死。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于莹 2022-01-13阅读量9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