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很多病人表现为周身多处的疼痛,心慌,胸闷气短,腹胀腹痛。。失眠头晕,耳鸣等等,但到医院检查医生就查不出问题。这种情况可能是交感神经性颈椎病。 一,临床表现症状复杂而体征少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特点是患者主诉多但客观体征少,症状多种多样。 1.头部症状 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患者常主诉头脑不清,昏昏沉沉,有的甚至出现记忆力减退;有些患者还伴有恶心,少有呕吐。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2.眼耳鼻喉部症状 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眼皮跳,视物不清;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嗅觉味觉改变等。 3.内脏胃肠道症状 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气短,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4.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5.面部或某一肢体症状 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 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6.其他 肢体发凉怕冷,多汗,还可有一侧肢体少汗,头颈、颜面或肢体麻木等现象。 二,辅助检查多数病情轻微,诊断困难 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心脏交感神经功能检测以及红外成像有利于诊断,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可能需要诊断性治疗比如,星状神经节结神经阻滞,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三,治疗后容易反复,多数病人在合理的治疗后都会得到缓解,但是如果劳累,精神紧张或者是睡眠不足,长期低头或姿态不对等都可能出现症状反复。
马彩毓 2023-07-25阅读量2241
病请描述: 说到胸痛,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心绞痛,那是不是所有的胸痛都是心绞痛呢? 其实,胸痛除了心血管相关疾病,也可能是由于肺部疾病、胃食管类疾病,亦或是肋间神经炎等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胸痛,但不同病因导致的胸痛的疼痛部位与放射部位、疼痛性以及疼痛持续时间等是不相同的。 那心绞痛到底是种怎样的“痛”? 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是这样的[1]:Ø 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是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至颈、咽或下颌部。Ø 疼痛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但也有些患者仅觉胸闷不适而非胸痛。Ø 常见诱因:常常由于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诱发,日常的饱食、寒冷、吸烟等亦可诱发。且疼痛常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劳累之后。Ø 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达到一定程度后持续一段时间,然后逐渐消失,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多为3~5分钟,很少超过半小时。Ø 缓解方式:一般在停止诱因相关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或口服尼可地尔等药物也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疼痛的症状。 所以,当出现了上述心绞痛症状的患者,我们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做好疾病管理,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以预防心肌梗死。参考文献:[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0.
微医药 2021-11-10阅读量9977
病请描述:2021年4月8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赵勇教授因病逝世,享年45岁。而且这是短短一个月内,逝世的第三位“杰青”!赵勇在2020年刚刚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这在中国的学术界是仅次于院士的学术头衔,相较于两院院士,年龄普遍较轻,正是科研产出正是最旺盛的时候。超负荷工作,长期熬夜、休息和锻炼时间少是造成科研人人员身体状况差的一大诱因。赵勇的不幸只是冰山一角,有数据调查显示,中国每年“过劳死”人数达60万,且呈年轻化趋势,主要集中在医生、广告行业、IT行业、金融证券以及网络店主等,都是过劳死频发的高危行业。如果你也是从事过劳死的高危职业,常常有身体被掏空的感觉,有以下不适的症状,那么你要注意,这是你的身体在向你发出抗议!可别不当回事!1. 经常感到浑身乏力,无法更好的胜任日常工作2. 经常感到胸闷或胸痛气促,活动后加重3. 情绪低落、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4. 入睡困难,容易醒,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5. 各种疼痛,如颈肩腰不适、头痛头晕、咽痛等如果以上症状持续半年以上,就可以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医学上所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指的是以不明原因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时间超过6个月)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关节痛、睡眠紊乱以及抑郁等多种症状。一、慢性疲劳综合征有什么危害呢?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1/3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北上广深等十大城市中,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率达到10%~25%。年轻人忙着拼搏奋斗,加班熬夜,勉强休息了一会又开始第二天的奔波。到了休息日又一整天呆在家里,只想在床上躺尸暴睡,然后周一上班变得更加疲惫、紧张和排斥。而中年人是家庭的支柱,既要赡养老人,又要照顾和教育小孩。承受着工作与生活双重压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生理功能也渐渐走向衰退。中青年尤其是女性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人群。身为母亲还得做大量的重复性、缺乏价值的繁琐工作,却很少获得感谢、成就感和价值感,身体能量和心理能量不断地被消耗。慢性疲劳综合征也是走向过劳死的第一步,如果不重视,久而久之就会疾病缠身,最终有可能导致突发猝死(过劳死)。二、现代医学有什么指标可以对过劳死进行预警吗? 西医在经过近200年间突飞猛进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展,西医定义疾病的时候,常用一个或者几个实验室指标来描述。很多人把这些指标当作疾病的本身,导致临床上出现了专门以改善指标为目的的疗法,以为只要指标进入正常范围,病就治好了。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无法用现代医学指标检测出来的。这就是门诊每天都会遇到的尴尬局面,有些患者拿着厚厚一踏的报告单,基本都正常,但就是找不出身体不舒服的原因,当然也就没有药物可治,只能回家休息等待好转。现在医学体系是没有指标对过劳死进行预警的。三、中医可以很好的改善慢性疲劳状态,预防过劳死身为中国人都应该感到庆幸,我们有古老的中医学护佑,这些慢性疲劳综合征所出现的症状,在古代浩瀚的医学著作中都有记载,并有相应的治疗良方。因此,建议每个人都应该自学点中医,关键时候有可能自救,很多时候可以养生保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都长寿的原因。前段时间门诊有位30岁的女患者,在证券公司工作,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每天工作到12点睡觉,早晨5点起床工作2小时,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这次来的目的是近3个月反复出现胸闷气喘,劳累和紧张后就加重,而且咳嗽不停,身体疲乏无力,一度以为自己患心脏病,在医院各种检查都没什么问题,同时因为饮食不规律,伴有胃胀、呃逆,急躁易怒,观其舌质暗红,脉沉细无力,这就是典型的气阴两虚,肝郁气滞,升陷汤加四逆散为底方,同时加生脉饮保护心脏,服用一周,胸闷气喘就明显改善,咳嗽明显缓解,自觉精力明显增加,现在精力更旺盛了。这种体质在年轻人群中比比皆是,熬夜加班,竞争激烈,都会导致耗伤精气,肝郁气滞。这就是中医在治未病领域的优势所在,这是现代医学体系无法替代的。 最后,年轻人要永远记住,工作永远做不完,健康却是可以被慢慢消耗的。如果你的工作,你的高薪是以透支身体为代价,那又有什么意义?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可能就会倒在自己的岗位上。生命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从今天起,健康第一,工作第二,该休息休息,该工作工作,别用生命博业绩,别用健康博奖金!
刘宝君 2021-06-20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有些演员演技不佳,演什么都一个表情时,大家经常用“面瘫”这个词来形容。但是,有些面瘫可能是一种病征。在炎热的夏季,由于贪凉狂吹空调,让不少年轻人都患上了面瘫。夏季吹空调为什么会引起面瘫?得了面瘫怎么办?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一、夏季吹空调为什么会引起面瘫夏季长时间吹空调者,其面部易受到风寒侵袭。面部长期受冷会使面部经络阻塞、气血不畅,面部血管因血流循环障碍而易发生挛缩,导致面神经出现缺血及水肿,从而表情肌出现运动障碍而无法完成皱眉、闭眼、撅嘴等动作,导致患侧口角下垂、眼睑不能闭合,最终形成面瘫。 二、夏季如何正确吹空调1、不要直接对着吹吹空调时应该避免让空调出风口对着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头和肚子。空调吹出的是冷风,远远低于人体的温度,直接吹到人的身上可能会引发风湿、疼痛等症状。在安装空调时应该选择远离床、沙发的地方。 2、不要长时间吹空调夏天外界温度比较高,有些人就喜欢在屋里一直吹着空调,甚至有的人在晚上睡觉时都会一直开着空调。这种做法是不对的,长时间吹空调对身体的危害非常大。当屋内温度降下来以后,建议关闭空调以免受凉。 3、温度保持在26度左右,不要小于23度使用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的过低,一般在23度以上,国家建议的温度是26度,不仅节能还在人体舒适的范围内。温度太低会使人体不适应,长时间在低温下逗留,会减慢新陈代谢,不利于身体健康。另外房间内外温差太大,很难再适应外界的温度。 4、每天开窗通气3到4次,每次30分钟为了让房间内的冷气保持的时间更久,通常开空调时会关闭门窗。空调虽然具有换气的功能,但是换气量很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若不及时开窗通风换气,会使得房间内的氧气减少,让人感觉呼吸不顺畅、胸闷。同时房间内还有很多物品会散发出各种气味,长时间不开窗会导致房间内空气污浊,容易滋生细菌。因此,建议每天开窗通气3到4次,每次30分钟,以保证室内充分换气。 5、身体弱尽量少开空调有关节炎,风湿病的老人、儿童以及孕妇等身体免疫功能较差的人应尽量少开空调。本来身体就较虚弱,长时间开空调无疑是有害无益的。三、夏季预防面瘫做好这些事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心理压力,加强身体锻炼,尽量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提高自身免疫力。 2、注意空调的使用方式即使很热,也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冷风直吹,晚上头部切忌对着空调那一边睡。同时,空调的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6℃,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7℃,如果在有空调的房间内停留时间较长,应经常站立、走动,以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中老年人夏天使用空调时应将温度调至26℃以上。 警惕:老年人一旦感觉闷热难受,如果忽然出现头痛、头晕、眼花、肢体麻木、乏力和肢体感觉异常等,很可能是中风的信号,不要以为是天热吃不好、睡不好的原因,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3、避免面部受持续冷刺激坐公交或是开车时,不要在高速下开窗,以免面部肌肤受刺激,还有,骑摩托车或电动车的朋友也应该注意保护面部别着凉,特别是早晚温差较大时。 4、面部受冷后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吹空调后或者面部持续受冷后,面部出现麻木等不适情况,或者有高血压、高血脂者,出现一过性手脚麻木症状,应及早就医。*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18-05-18阅读量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