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小颌 > 预防

小颌预防

小颌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智齿该不该拔?这几种情况千万...

病请描述:说到智齿,可能会让很多人头疼,因为智齿的生长会导致牙齿剧烈的牙痛、张不开口、 面部肿胀,许多患者饱受智齿带来的痛苦,但又舍不得拔,这样反反复复,小隐患很容易引起大麻烦,也有人认为拔了智齿可以瘦脸,就盲目拔牙,那么这些智齿需要拔除吗?认识智齿首先,智齿跟智力没有任何关系,它被称为第三磨牙,是口腔最靠近喉咙的牙齿,如果全长出来一共4颗,上下颌各两颗,-般是16岁之后萌出,这正是心智逐渐发育成熟时期,因而得名智.齿。每个人的智齿萌出时间会有差异,有的在20岁以前长,有的中年以后长,有的人终生不长,而且智齿萌出的数量也不-样,一般在1 ~4颗不等。据《全科口腔医学杂志》调查显示:只有20%的智齿能正常萌出,余80%的智齿属于异常萌出,他们会引起或大或小的口腔问题,最常见的危害是智齿冠周炎和造成相邻牙的损害,因此,建议大家可以每隔半年到牙医诊所洗牙,顺便检查自己是否已经开始长智齿。什么样的智齿不需要拔除?并不是所有智齿都需要拔除的,如果觉得智齿萌出之后没什么感觉,不痛不痒,也不要认为不需要拔,因为如果智齿的位置没有长正的话,还是会影响健康的。是否需要拔,最好去医院进行专业评估后再决定。- 般来说,以吓三种情况,医生会建议保留智齿。1、完全萌出,且位置很正2、.上下有对牙与之 相对,可以很好的咬合,能进行正常的咀嚼功能3、日常刷牙时,在可清洁范围内保留智后,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每天至少要刷2~3次牙齿,特别是长在最里面的智齿,建议购买小头软毛牙刷,方便清洁;每天要用牙线对齿缝进行深度清洁。什么情况下必须拔除智齿?一些没有按正常方向长出的智齿(即阻生智齿),可能会导致:牙龈红肿、发炎、牙龈出血、下颌疼痛、下颌肿胀、 口臭、张口困难、咬东西时疼痛、邻牙蛀牙等情况。发现这些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让专业医师拔除。另外,还有二种情况,医生也会建议拔除智齿。-是没有成对萌出的不具备咬合功能的智齿,这时智齿会“伸长”反而影响咬合,从而造成:咬到对侧牙龈肉、与邻牙形成不易清洁的间隙、影响其他牙齿的咬合。建议提早拔掉,以免影响口腔健康。二是 完全埋伏在颌骨内无法萌出的智齿,这类智齿会随时弓|发冠周炎或影响周边牙齿健康,且有造成颌骨囊肿的风险。如何应对智齿带来的不良反应?自我缓解不适初步应对,可选择使用:非处方止痛药、温盐水漱口、非处方漱口水漱口。如果症状持续加重,要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拔牙后的护理建议:可使用止痛药(布洛芬、扑热息痛等),也可服用抗生素预防并发症(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林霉素等)。24小时内不要漱口、吐痰等,以防移动牙槽内血凝块; 24小时内冷敷,之后改为热敷;24小时后即可刷牙,但需要避开拔牙处,可用抗菌漱口水,温盐水漱口;恢复期间尽可能吃流食、较软食物,但不要用吸管,饮食后需清理口腔。睡觉时可多用一个枕头,垫高头部。综上,为大家介绍了智齿的这几种情况,当发现自己的智齿出现导致我们口腔出现不适,如:疼痛、肿胀、臭、牙龈发炎等情况, -定要注意尽早到医院就诊,该拔的一定及时拔除,以免对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章宁波 2023-02-14阅读量2499

改善儿童口呼吸—...

病请描述: 改变口呼吸面容(一),肌功能训练 正常呼吸是以鼻腔为通道,鼻呼吸可使腭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下降,呼吸系统通常对口颌系统的发育十分重要。当儿童患有慢性鼻炎、鼻甲肥大、鼻中隔弯曲、鼻旁窦炎、扁桃体过大及腺样体肥大等疾病时,呼吸道会部分或全部不通畅,只得改用口来呼吸,也有不少儿童是自我养成的用口呼吸的不良习惯。 口呼吸时,气流通过口腔使腭顶不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下降,从而使腭穹隆高,还会导致牙弓狭窄。口呼吸时,下颌下垂,舌也被牵引向下,上颌牙弓内失去了舌体的支持,牙弓外受颊肌压迫,长期用口呼吸会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呈现特殊面容,表现为张口呼吸,鼻翼萎缩,嘴唇肥厚,鼻唇沟变浅,上唇卷曲,牙列拥挤,腭盖高拱,上前牙前突等,影响面部美观。同时,由于牙弓的改变造成咀嚼肌张力不足,咀嚼功能可下降,经常用口呼吸还可使口腔黏膜干燥易裂,甚至影响到肺泡组织。若睡眠时张口呼吸,危害更大。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分泌物增多,但咳嗽反射不敏感,不易及时地排出气管分泌物,使其对病菌的抵抗力减弱,加之经口呼吸时,空气没有经鼻腔过滤而由口腔直接被吸人肺部,容易诱发口腔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因此,家长须及时纠正儿童用口呼吸。 在治疗前期或早期阶段,建立口唇闭合的鼻呼吸功能,恢复舌肌与口周肌、咀嚼肌、颈部肌的功能平衡是治疗后维持长期咬合稳定的主要因素。可通过肌功能训练促进肌肉的功能恢复,建立正常的口外肌动力平衡,扩大固有口腔,改善不良习惯,建立口唇闭合下的正常鼻呼吸功能。 (1)舌肌功能训练: A:舌尖顶橡皮圈训练:将正畸牵引皮圈至于舌尖,舌尖顶住皮圈位于上切牙后5mm,保持不让皮圈掉下来,坚持10min,可见舌尖上橡皮圈的印记,每天3组。 舌尖顶橡皮训练 B:舌体上抬训练:具有矫正上颌牙弓及牙槽弓形态的作用,可使矫治后的牙弓形态保持长期稳定性。方法是:将口香糖嚼软后形成球状放置在舌体前部;舌尖上抬将口香糖贴附在硬腭;用舌体紧贴硬腭部的口香糖将其面积扩大;舌体压住口香糖同时做吞咽运动。一旦熟练后,也可以不使用口香糖而只做舌体上抬训练。 利用口香糖做舌体上抬训练 C:弹舌训练:舌体打击上颚动作并发出响声,每组20次,每天3组。若舌系带短小时,可通过手术创造便于舌体上抬的环境 D:卷舌训练:将舌卷起,尽量往后至软硬腭交界处,保持5s,每天2组,每组50次。锻炼舌根部肌肉,帮助舌上抬,尤其适合开合和高角患者。 (2)唇肌功能训练: A:抿唇或含卡片训练:抿住双唇,尽量不要露出唇红,或上下唇含住一张小卡片,保持20min,每天3组。 抿唇训练 B:练习爆破音和吹口纸训练:口唇紧闭用力发“泼”音,用发音的气流力量将纸吹起,每组100次,每天3组。 C;拉纽扣或唇肌训练器:将绳穿过纽扣,将纽扣置于潜艇狗,用力拉绳子,患者通过使劲闭嘴来含住纽扣,使其不能脱出口外,保持5s,应分别从正中、左侧及右侧三个方向来练习,每个方向20次,每天3组。也可用专用的唇肌训练器,用唇将训练器含住,进行牵拉训练达到训练唇肌的目的。 此外还有鼓气法、吹气泡法、吹肥皂泡法、吹口琴法等等。 唇肌训练器,进行唇肌训练 (3)鼻呼吸训练: 鼻呼吸意识训练:让患儿白日有意识地紧闭双唇,用鼻子深吸气,再深呼气,训练鼻呼吸意识; 1/2口罩法:家长自制口罩,其高度是日常使用口罩的1/2,只遮住口唇,而暴露鼻孔,先用薄层的口罩,若患儿能戴用较长时间,则逐渐将口罩加厚; 口腔前庭盾法:将前庭盾放于口腔前庭部分,双侧延至第一磨牙,前份与前突的上前牙接触,双侧后份离开后牙2~3mm,以促进切牙压入,后牙牙弓扩大。戴用时起到封闭口唇的作用,迫使患儿用鼻呼吸。前庭盾一般有一排约3~5个小孔,在戴用一段时间后,可以用自凝塑料把小孔封闭; 此外还有口唇贴法、MRC矫治器法等等,以去除无意识状态下患儿的口呼吸习惯。 (4)开闭口运动及咀嚼功能训练:后牙用力咀嚼口香糖,双侧交替咀嚼,每组10min,每天2组。 在家随时可以做肌功能早期训练是指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通过早期训练口周肌群力量,获得平衡,恢复鼻通气,从而改善甚至阻断错颌畸形的发生。这种训练是针对口面部肌肉及其功能(如口呼吸、吸吮、咀嚼、吞咽、发音等)存在异常的患者进行评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对口颌面部的神经一肌肉进行再教育,促进颅面部结构正常发育与口颌系统功能协调稳定。 对于2-15岁的儿童发现存在单纯的口呼吸应尽快通过肌功能早期训练,加强口周肌群的力量,改善呼吸方式以及阻断错颌畸形的发展。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已经形成错颌畸形的口呼吸患者,在改正口呼吸的坏习惯的同时,还应根据年龄进行早期干预或阻断性治疗。根据不同错颌畸形,需要去口腔科佩戴矫治器等专业治疗。

陈伟 2023-01-07阅读量5213

关爱孩子牙齿,家长须记住几个...

病请描述:世界卫生组织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牙齿是口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儿童体格、心智同步生长发育:早在胚胎6周,乳牙胚便形成;6月龄左右,萌出第一颗乳牙;2岁半左右,20颗乳牙萌出完全;6~7岁左右,恒牙逐渐取代乳牙;12岁左右,恒牙替换完成。从牙齿开始发育至恒牙列(由恒牙组成的牙列)建立的约12年内,是儿童口腔颜面部发育的关键期。为方便家长了解儿童牙齿生长发育情况,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应牢记以下几个关键数字。“1”:口腔“体检”,从第1颗乳牙萌出开始专家观点:第一次口腔健康检查不仅对婴儿口腔状况进行初次评估,建立婴儿的“口腔健康档案”,还可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许多家长认为,宝宝的牙齿还没长全,没必要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这是错误的。第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应由儿童口腔专科医生,在宝宝长出第一颗乳牙后的6个月内进行,最迟不超过1岁。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向家长询问宝宝的喂养方式、食物种类、饮食习惯等情况,并提供牙齿的生长发育、饮食营养、口腔习惯、口腔卫生等方面的预防性指导。此外,1岁内也是一些口腔黏膜疾病(如鹅口疮、疱疹性口炎、创伤性溃疡等)的好发期,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宝宝的口腔情况,必要时就医。1岁后,家长应每半年带宝宝做一次口腔健康检查,进行患龋风险评估。依照乳牙发育情况和宝宝的配合程度,医生会告知家长何时进行涂氟治疗(一般低风险患龋儿童每年2次,高风险儿童每年4次),以预防龋齿的发生。有研究显示,早期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还可使孩子适应口腔科的就诊环境和检查过程,避免或减少牙科恐惧症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3”:不可错过的3个窝沟封闭关键期专家观点:不管是乳牙还是恒牙,在相应的关键期进行窝沟封闭,可预防60%~90%的蛀牙。所谓窝沟封闭,是在不磨除牙齿组织的基础上,通过清洁牙齿窝沟,用封闭剂(合成有机高分子树脂)涂布牙齿表面的深窝沟点隙,再经光照固化,形成一层保护性屏障,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达到预防龋齿或阻止早期龋损进展的目的。窝沟封闭无痛无创、简单高效,且材料固化后无毒无害。刚萌出的乳磨牙(3~4岁)及年轻恒磨牙(6~7岁时的第一恒磨牙、11~13岁时的第二恒磨牙)窝沟清晰,而且较深,清洁困难,细菌容易滋生,最易患龋,应及时进行窝沟封闭治疗。牙齿刚完全萌出、尚未患龋时,是最理想的窝沟封闭治疗期。需要提醒的是,窝沟封闭只是封闭了难以清洁“死角”,并非一劳永逸。若孩子喜食含糖、含酸的食物,未能正确刷牙或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仍有患龋的可能。早晚有效刷牙和定期复查封闭剂的存留情况是十分重要的。“6”:关注终身不换的“六龄牙”专家观点:“六龄牙”一生只长一次,且牙面的窝沟点隙深,极易患龋。当孩子到了六岁左右开始换牙时,家长们应密切关注乳牙列后方是否有新的磨牙长出,为预防龋齿早做准备。第一恒磨牙在孩子6岁左右萌出,俗称“六龄牙”。六龄牙是口腔中萌出最早的恒牙,也是人一生中使用时间最长的恒牙,在咀嚼食物和维持正常咬合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六龄牙的萌出位置在第二乳磨牙的后方,萌出时,通常还没有乳牙脱落,因而不少家长易将六龄牙误认为乳牙,忽视了对六龄牙的保护,未及时进行窝沟封闭。临床上经常碰到六龄牙严重龋坏,出现疼痛才来就诊的患儿,此时,保存活髓是治疗的首要目标。若更严重,临床诊断为牙髓炎甚至根尖周炎,则常须根据病情进展,选择活髓切断术、牙髓再生术或根管治疗等操作来保留患牙。六龄牙若在未发育完全前过早失去牙髓活性,可能无法发挥正常的咀嚼承重功能,甚至出现折裂而提前拔除。“12”:部分错(牙合)畸形需在12岁前进行早期矫治专家观点:儿童正值颌面部生长发育高峰期,早期矫正对阻断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降低错(牙合)畸的严重程度,简化日后的治疗进程意义较大。绝大多数错(牙合)畸形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遗传因素或后天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畸形。例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早期矫治指在儿童生长发育早期阶段,一般指乳牙列及糊混合牙列,即3.5岁到12岁之间的儿童,对已经表现出的错(牙合)畸形、畸形趋势及可能导致错(牙合)畸形的病因进行预防、阻断、矫治。儿童牙列的发育过程可分3个阶段,即乳牙列(6个月~6岁)、混合牙列(6~12岁)和恒牙列(12~15岁)阶段。针对不同牙列的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时机的正确把握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乳牙列的矫治最佳时机为4岁左右。混合牙列中的前牙反(牙合)(俗称“地包天”),应在恒切牙的牙根基本发育完成时进行,约8~9岁;颌面部畸形,如下颌后缩或(和)上颌前突、下颌前突或(和)上颌后缩的矫治最佳时机为生长高峰期前1~3年,约10~12岁。当第二恒磨牙萌出后,乳牙全部替换完毕,进入恒牙列阶段。此时,多数儿童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一般不列入早期矫正的范畴,属于常规综合正畸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的正畸矫治有利也有弊。早期矫治可以充分利用生长发育潜力,选择较简单的矫治方法和矫治器,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疗效,降低某些错(牙合)畸形的治疗难度,有利于后期正畸治疗,并及时消除畸形,防止其带给孩子的身心伤害。但在早期矫治时,孩子的牙(牙合)关系正处于发育调整阶段,畸形特征表现不充分,易造成误诊(暂时性错(牙合))或过度矫治。到了青春期,孩子将迎来口腔软、硬组织发育的另一个高峰期,故畸形复发的可能性较大,矫治时间可能延长,往往需要双期矫治。此外,早期矫治的疗效主要依靠患儿及家长的配合,由于患儿年龄小,合作性差,矫治效果常难以保证。一般来说,不良习惯等所致的各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后牙锁(牙合)、个别牙严重错位、上下牙弓间关系错乱等,应尽早就医;对遗传因素所致的骨性畸形不宜盲目进行正畸治疗,应观察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待其成年后再进行正颌手术,或联合正畸治疗。

蒋备战 2021-06-02阅读量1.0万

打呼噜也会遗传?

病请描述:“家里有人打呼噜,我也会变成打鼾的人吗?”答案是:不一定。但您将来发生打鼾的几率会比别人高,所以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因为打呼噜、肥胖、上呼吸道(鼻、咽喉)附近的结构和呼吸控制功能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的多个危险因素具有遗传性。大家都知道孩子会继承父母的一些遗传特征,例如脸型,体型等外观方面。其实头面内部的形状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如小下颌。小下颌的人容易打呼噜,如果他们的孩子也遗传了小下颌这一颌面特征,那打呼噜的风险就会增加。父母中只要有任何一方经常打鼾,他们孩子打鼾的概率就比父母不打鼾的孩子高3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因比较复杂,呼吸道狭窄、肥胖、神经-肌张力调节功能异常等都可致病。造成咽腔狭窄的常见病因有儿童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另外,由于亚洲黄种人不同于白种人的颌面骨性结构特征,在一些并不肥胖的人群中也会发生打鼾。上述病因可能来自遗传,也有可能是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问题引起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进行预防和治疗。首先是控制体重,其次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忌烟酒、侧卧位睡眠等,这些对于预防和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都有一定的帮助。如果症状比较重,单纯依靠上述措施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应该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需要强调的是,孩子打鼾需要及时就诊。因为儿童时期是颌面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持续打鼾,长期张口呼吸,头面部骨骼常常会发育成容易打鼾的颅面形态。等到成年以后,可能发展为成人的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如果到了成人时,许多结构的纠正往往需要做创伤较大的手术,风险也会较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下属的睡眠医学中心是中国睡眠研究会指定的技师培训基地,首都医科大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打鼾等问题可到门诊就诊,经过医师初步评估需要睡眠监测检查的,持预约单前来预约。睡眠中心咨询电话:010-58269331。

微医健康 2021-03-17阅读量1.2万

小颌预防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0
问诊量:2
前牙美容修复、种植牙修复,各种牙齿缺损、缺失的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龋齿、牙周病、粘膜病的预防和治疗;各类不整齐牙齿的早期预防,活动矫治及固定矫治;口腔、颌面部小肿瘤、疤痕、畸形的微创治疗及美容整形治疗手术。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擅长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保健。对口腔内科疾病(龋病、牙髓炎、根尖炎、牙周炎等)、口腔颌面外科疾病(阻生齿拔除术、各类牙槽外科手术、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面部清创缝合术、口面部良性小肿物切除术等各类门诊手术等)的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小颌预防相关医院 更多>

苏州市立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8.4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1万

重庆新桥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87.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