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神经性耳鸣 > 病因

神经性耳鸣病因

神经性耳鸣病因相关内容 更多>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病请描述: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需要而发生的贫血。以下是对缺铁性贫血的详细解释: 一、病因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包括铁摄入量不足、铁吸收量减少、铁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铁丢失过多。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引发贫血。 1.**铁摄入量不足**:饮食中长期缺乏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 2.**铁吸收量减少**: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影响铁的吸收,如慢性腹泻、胃炎、长期使用抗酸药等。 3.**铁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期、妊娠期、哺乳期等阶段,机体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若摄入不足则易导致贫血。 4.**铁利用障碍**: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如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5.**铁丢失过多**:如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钩虫病、痔疮等引起的长期慢性失血。 二、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1.**一般症状**: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 2.**精神行为异常**: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 3.**口腔症状**: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等。 4.**毛发和指甲异常**:毛发干枯、脱落;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严重者可出现匙状甲。 5.**儿童特有症状**: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三、实验室检查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象、铁代谢、骨髓象等相关检查。其中,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等指标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依据。 四、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包括根除病因、补充贮铁。主要治疗方式以补充铁剂为主,同时辅以饮食调理。 1.**药物治疗**:口服铁剂如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等,配合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对于口服铁剂不耐受或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铁剂。 2.**输血治疗**:在严重贫血或合并其他紧急情况时,可考虑输血治疗以迅速纠正贫血状态。 3.**饮食调理**: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同时,避免大量饮用浓茶和咖啡,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五、预防 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均衡饮食、避免铁丢失过多和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等易感人群,应特别注意铁的补充和监测。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由于体内铁储存不足引起的贫血,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广泛。通过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大多数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恢复健康。

刘尚勤 2025-02-21阅读量1165

面肌痉挛针对病因根治的方法:...

病请描述:  面肌痉挛常表现为一侧颜面部阵发性、不自主的肌肉痉挛,抽搐多从眼周开始,逐步向下扩大,波及口周和面部表情肌,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部肌肉,情绪紧张等可使症状加重,睡眠时消失,常伴头痛、耳鸣。多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部分可见因长期患病或注射过肉毒素而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发作时间也由每次数秒钟至数分钟,严重者可终日抽搐不停,甚至睡眠时也抽搐。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工作或学习、情绪,摧残了其身心健康。   面肌痉挛除影响面子还会导致其他并发症   面肌痉挛还可造成眼睑强直性收缩使睑裂变小,口角可持续歪向病侧;味觉减退或消失、头晕、耳鸣、耳聋、出汗、鼻塞等症状。患者也可伴有三叉神经痛等并发症。   这是因为随着人体年龄的增加,血管弯曲压迫到面神经,当面神经根受到压迫就会致脱髓鞘改变,神经纤维之间随之发生“短路”,面部肌肉就出现了异常抽搐。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唯一针对病因根治面肌痉挛方法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具体方法:在患侧耳后钻开硬币大小的骨孔,在神经内镜或显微镜下暴露面神经根部,找到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血管后,用特殊材料垫棉将压迫血管从神经上垫开并固定,消除了引起面肌痉挛的病因,面肌痉挛会立即或逐步停止。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适应症   原发性面肌痉挛,排除继发性病变;无面神经损伤病史;保守治疗效果差;无严重全身性疾患;一般的高血压、冠心病、高血糖病史不会影响手术;年龄在75岁以下;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器质性病变;能耐受全麻手术者。   术前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三大常规、血型;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心电图、胸部X光片;面部MRI薄层扫描。

王景 2025-01-21阅读量1708

【陆港院区首批手术患者】面肌...

病请描述:  山西54岁的王女士,5年前出现左侧眼周及口角不自主抽搐,紧张的时候尤为严重,由于不了解这个疾病,只是在当地诊所进行了针灸治疗,作用不是很大,抽搐症状一直反反复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频繁的抽搐也影响到正常视物。实在没办法,王女士慕名找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颅底颅神经疾病专家组姜海涛教授。  门诊接诊后,为王女士进行颅神经显像检查评估,发现有血管与面神经压迫,符合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姜海涛教授为王女士制定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方案,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显微镜下全程探查左侧面神经,看到小脑前下动脉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处,确定责任血管后,用神经垫棉进行隔离减压,病因解除后,面部抽搐症状消失。  面肌痉挛进展到哪一步需要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术)  轻度症状  在早期时病人出现抽搐的时间比较短,可能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会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疲劳等抽搐症状加重,但用药能控制,对生活影响不大。  中度症状  面部发病侧眼睛变小,鼻唇沟变浅,口角出现歪斜,让患者的情绪变得紧张、无法说话、口角同侧歪斜、同侧眼无法睁开等情况。  重度症状  不少患者伴有耳鸣,严重的会整天不停的发作,影响进食、看东西,呈现大小脸,造成面肌萎缩。还可能会出现不典型的面部抽搐,病程越长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关于面肌痉挛,我们分为4个分期,一般在II期以上,患病三个月以上,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总之,面肌痉挛一般不会自愈,如果不积极治疗,病程会逐渐进展。如果说抽搐对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不大,可以不用考虑治疗。如果痉挛影响患者的社交形象,出现功能性失明,眼睛无法睁开,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就要考虑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从而彻底解除面肌痉挛的症状。如果想要彻底治好面肌痉挛,那是一定得手术的,普通的内科保守治疗都是无效的。

姜海涛 2025-01-21阅读量1254

面肌痉挛治疗方法有哪些?如何...

病请描述: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通常仅限于一侧面部,是颜面运动神经系统的疑难病症之一。起病时多在中年以后,临床以女性多见,多数患者以眼肌的间断抽动为主,逐渐缓慢的扩散到一侧面部的其他部分。严重时半个脸痉挛,不能睁眼,可引起面部疼痛、头痛、耳鸣等症状。面部抽动经常在遇见陌生人时、在公共场所露面时发作明显,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由于94%的面肌痉挛都是从眼皮跳动开始的,如何才能知道这是真正的面肌痉挛,还是单纯的眼皮跳呢?时间是最好的检验方法。因此,一般情况下,大夫会告诉患者三个月后再来复查,看抽动范围有没有扩大到嘴角、脖子等部位;如果三个月内病情进展很快,就不要等到三个月,患者要尽快再次就诊。   可是,毕竟等三个月很难受,有没有什么办法立马就能确诊呢?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靠医生看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患者仍需要进行头磁共振检查。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有专门针对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检查方法(3D—TOF和FIESTA检查序列)。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条件,也应该行头磁共振平扫检查,其目的在于:(1)了解有无导致继发性面肌痉挛的颅内病变,如肿瘤、脑血管畸形(AVM)、颅底畸形等;(2)明确有无与面神经存在解剖接触的血管,显示出血管的类别、粗细以及对面神经的压迫程度。   面肌痉挛应该如何治疗?   药物、肉毒素、射频治疗等方法是很多患者在治疗时的常用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减轻面肌痉挛症状,但是治疗也存在很大弊端。药物治疗初期有效,但是经常服用,患者会产生耐药性,而且药物副作用大。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有效时间在3-6个月,需要反复注射,但是长期治疗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射频治疗损毁神经系统,因此,一般不是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面肌痉挛首选:显微血管减压术   根据临床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面肌痉挛患者是由于面听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的压迫所引起的,因此可通过微血管减压术找到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血管后将其游离,在血管与神经之间垫入Teflon棉团,在消除引起面肌痉挛的病因后面肌痉挛会立即或逐步停止。据统计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有效率98%,是唯一的根治面肌痉挛的方法。

王景 2025-01-07阅读量1779